6月29日,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司庄村的文化广场上坐满了人,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汇集到了这里,有的自己搬着板凳,有的直接坐在三轮车上,不仅有老人,还有很多孩子。这一天对于村民们来说是个大日子,属于他们的“文化生活”来了。

郓城县是戏曲之乡。该县文体局文化市场管理科科长何传秀告诉记者,在郓城流传着“无郓不成班”这句谚语,意思是,在郓城乃至周边县区的剧团,基本上都有郓城籍的演员。

山东梆子是当地百姓最喜欢的剧种之一。“有一次我去基层农村调研,问老乡的文化生活怎么样。老乡告诉我,今年没有听过大戏,所以今年没有文化生活。”何传秀笑着说,在当地百姓的心里,听戏就等于文化生活,而看山东梆子是他们心中最惬意最满足的文化享受。

这次百姓在文化广场上看的,是一台名为《跑旱船》的山东梆子。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搭乘一辆经过改造、便于装卸的“文化大篷车”在齐鲁乡村巡演,从春入秋,不分寒暑,至今已经在基层演了近百场。《跑旱船》与其他的山东梆子有着明显的不同,除了传统唱腔以外,还有一个LED屏幕,而屏幕上播放的居然是动画。

这部动画源自近年来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和中国戏曲学院的一次深入合作。曾经山东梆子的受众基本上是老年人,自从这部《跑旱船》亮相,台下的年轻人慢慢多了起来。

中国戏曲的最高学府怎么会和山东梆子结缘?这恐怕还要从几年前说起。

为戏曲未来寻找路径

“在多元文化影响下,戏曲不断被边缘化。虽然有客观原因,但我认为主观原因是戏曲距离它自身的土壤,距离基层、距离年轻人、距离老百姓的朴素要求越来越远。作为中国戏曲的最高学府,我们有责任去思考、探寻,为中国戏曲的未来寻找路径。”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告诉记者。

正是怀着这样的思路,2010年,中国戏曲学院承接了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中国动漫舞台剧创作研究课题”。课题组经过调研发现,当时全国没有一部为农村的演出市场创作的动漫舞台剧。于是,课题组萌生了策划创作一部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适应农村全年龄段,具有喜剧色彩的动漫舞台剧。作为这部戏的负责人和导演,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于少非想到了郓城县和那里备受喜爱的山东梆子。“郓城县是山东梆子、柳子戏、枣梆等多个剧种的发源地。逢年过节,这里都有跑旱船的民间习俗。”在与山东省文化厅进行多次讨论策划后,于少非和课题组开始构思《跑旱船》。

《跑旱船》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非物质文化遗产跑旱船项目的传承人高连喜老年丧偶,排演过程中,与跑旱船爱好者、离异多年的二月产生感情,最终以旱船为媒,再结良缘。同时,丧偶多年,爱好跑旱船的老人何老四和胖婶也在排练节目中相识相爱,组建新的家庭。之所以选择这个故事,巴图有着自己的看法。“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也许是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值得书写和记忆的一笔。城镇化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来自人们经济和心态的变化,通过戏曲的形式来展现,恰好符合了基层百姓的精神诉求。戏曲不光是才子佳人、帝王将相。创作更多满足基层百姓需求的戏曲作品,是中国戏曲学院一直探求的方向。”

老演员重排“新”梆子

《跑旱船》的最大特点是打破了戏曲舞台“一桌二椅”的原有模式,让原本渲染氛围的舞台背景成为了戏曲的一部分。乡村的瓦房、街道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均以动画效果生动地描摹出来;跑旱船等非遗项目也结合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在动画环节得以多次展现;而胖婶捉猪、王二月赶鸡等在以往戏曲中要靠虚拟表演完成的生活化场面,也巧妙地以动画形式勾勒在背景布上。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的动画团队数次修改脚本,为了保证动画效果,每个环节都画了上百幅原画。

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团长冀梅霞告诉记者,别说是基层百姓,就连自己也从来没有想过,山东梆子这种传统地方戏曲有一天能跟动漫结合。《跑旱船》的演员年龄大多数在40岁以上,他们演了一辈子传统戏曲,如今表演这部动漫舞台剧,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戏中男主角高连喜的扮演者吕端勇告诉记者,为了与动画效果吻合,演员的出场方式有别于以往戏曲的走台。于少非对演员们要求非常严格,不仅动作要与大屏幕中的动漫相结合,就连眼神也得“对上点”。为了防止跟不上节拍,很多演员在排练时口袋里都揣着秒表,一秒钟的差错都要停下重新来过。经过一次一次排练,最终达到了相对理想的效果。

巴图表示,这次尝试不仅创作出了一部地方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对学校的戏曲教学和人才培养同样意义深远。这次的合作让参与的教师和学生了解到基层百姓的需求,也了解到未来戏曲发展的探索方向。中国戏曲学院将持续进行探索,逐渐推进新媒体等科技手段与传统戏曲相结合。

未来的路,不平坦却坚定

《跑旱船》登上舞台后,先后获得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山东省地方戏振兴和京剧保护扶持工程重点剧目等奖项,在2015年成为唯一一部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动漫舞台剧。今年6月初,郓城县又接到了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入选剧目名单的通知,《跑旱船》又要进北京演出了。

“要不是这次与中国戏曲学院合作,我还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重新登上舞台。”剧中女主角二月的扮演者刘云霞告诉记者,自己1976年考入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由于家里老人和自己的身体都不好,很长一段时间离开了舞台,直到《跑旱船》剧组挑选演员,刘云霞在丈夫和儿女的大力支持下,最终成功拿下了这个角色。由于自己的工龄较长,在团里的工资算高的,但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足3000元。然而,自己爱这个舞台,也爱这个角色,因为这部戏,她重新回到了舞台上,重新唱起了心爱的梆子,觉得很幸福。

吕端勇告诉记者,自己没有徒弟,如果有人愿意学,自己一定倾囊相授,只可惜并没有年轻人愿意塌下心来学习一门不赚钱的手艺。如今这部戏亮相,拉近了戏曲与年轻人的距离,更多的年轻人被吸引过来,这对于培养地方戏曲的受众,甚至对于未来的人才储备都有积极的意义。

冀梅霞说:“我觉得我们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就像巴图院长所说,为中国戏曲未来寻找路径是戏曲高等院校的责任。在一线为需要和喜爱这门艺术的百姓唱戏,是我们梆子人的责任。这次的合作让我们看到了未来,虽然未来的路并不平坦,但我会坚持下去,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和高校合作,再创作出一些满足基层群众需要的作品,毕竟这是我们郓城县百姓心中最重要的文化生活。”(记者 胡克非)

(摘自 《中国文化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