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戏下乡 菏泽戏剧院山东梆子剧团受追捧
来源: <!--laiyuan-->齐鲁晚报 时间:2012-01-05
——————————————————————————————————————————
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昂贵的设备,有的是台上敬业演出的演员和台下听戏入迷的观众。
2012年1月4日上午,菏泽山东梆子剧团“送戏下乡”的演职人员们,来到曹县青堌集镇南门演出,吸引了众多戏迷前来。经典“老戏”豫剧《三哭殿》的锣鼓点一响起,周边村庄的戏迷便闻声赶来。戏台上,唱得浑厚悲壮;戏台下,听得如痴如醉。
观众:“老戏”唱得够味,听着过瘾
距离曹县青堌集镇南门近百米的地方,便有悠扬敦厚的唱腔、阵阵热烈的掌声飞入耳朵。这儿搭了一个戏台,“送戏下乡”,山东梆子剧团为这儿的群众带来了精彩的演出。
用帐篷和木板搭成的戏台非常简陋,但已坐满了从周边村镇赶来听戏的群众。尽管已经开唱一个多小时,但仍有不少人赶来。
“这是老段子《三哭殿》,你看秦英最后那个表情,多逗。”坐在三轮车上观看演出的李女士不时还会跟着哼唱两句。
李女士是和老伴一块来听戏的,“昨天听邻居说今天这里唱戏,俺们一大早就赶过来了。你看我这个位置正对着戏台,前面也没有人挡着,多好!”李女士笑着告诉记者,她要把唱戏的事告诉更多邻居,让他们也来过戏瘾。
“俺妈最爱听戏,有时会到很远的地方赶庙会听戏,这次戏台子就摆在了俺家门口,更要让老人听个够了!”周先生用三轮车推着母亲来到戏台前,记者看到车上坐着一位大约80岁的老太太,正酣畅入迷地听着。
演员:只要百姓愿意看,再冷也演
在后台,身穿秦英戏服的杨玉磊正在换鞋垫,“天太冷了,脚都快没有知觉了,今天太阳好,就趁演出间隙把另一双鞋垫拿出来晒晒换上。”说完,他又唱起了接下来要演唱的段子。
“因为还要穿戏服,演员就不能穿太厚。”菏泽市戏剧院山东梆子剧团团长杨俊华告诉记者,乐队的工作人员更辛苦,一场戏约两个小时,他们要不停地吹拉弹,还不能带手套,不少人因此手上生了冻疮。
据介绍,该剧团有60余人,不仅要自备唱戏的戏台、演出服装、设备,被子、吃饭用的锅碗瓢盆甚至连床都要自备。每到一处我们都在当地找空闲的房子,安排演员住宿。“用电热毯也挡不住冷啊,剧团一半的演员都感冒了”。
“只要老百姓愿意看、愿意听,只要能够听到他们的掌声,再冷我们也要演。”
“开饭啦!”随着一声吆喝,演职人员纷纷拿着饭盒去打饭。或许是饿了,或许是因为下午还要演出,有的演员脸上还带着妆。“我们这都是大锅饭,房间里没地方,就端着饭拿着馒头在外面吃,吃不到一半饭凉了是常有的事儿。”正在吃饭的演员吴婷婷说。
戏剧院:演职人员的精神让人感动
从2011年9月28日秋冬季“送戏下乡”活动启动以来,菏泽市戏剧院山东梆戏剧团和枣梆剧团深入到牡丹区、东明、鄄城、郓城、曹县、成武等县区的20多个乡镇办事处,已为40多个偏远行政村的基层群众送戏演出400余场。
“在农村演出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很差,而且下乡演出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除了赶台口换地点外,不管刮风下雪,每天都得演两到三场戏。”菏泽市戏剧院院长徐向东告诉记者,尽管如此,“不论是知名演员还是普通职工都积极参加‘送戏下乡’演出”。
“剧团每到一个新的演出地点都要自己动手搭建舞台,安装灯光音响,有时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演出,他们往往一干就是一夜,现在天冷了,很多演员都感冒,但他们仍坚持演出,让我们感动。”徐向东说,每次“送戏下乡”到农村一去就是两三个月时间,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得不到照顾,但他们仍然坚守岗位没有任何怨言,并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和传统剧目送到基层。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