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载前曾观赏过裴艳玲的《林冲夜奔》《钟馗嫁妹》,你无法不惊叹其身怀绝艺、不让须眉的自我挑战精神。近又阅裴在深圳“答记者问”全文,那种对于艺术前辈大师常怀虔诚的敬畏之心,透出对当下戏曲舞台现状的愤怒骂声,字字句句令人动容震撼。已过花甲年龄的这位熔“京昆梆子三门艺术”于一炉的大家,昨日再度荣登沪上东艺舞台,并在演出前对记者发表谈话,报道云:
“这些日子,一份“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裴艳玲语录》在网上疯传。“我为什么现在说话这么激烈?是憋的。新编戏虽好,传统也不能丢。 ”敢讲敢骂不怕得罪人,如今成了裴艳玲的标志。 “很多人说我批评新编戏,是个保守派。其实不是。戏曲上创新很多,马连良加了铙钹,梅兰芳加了京二胡,周信芳改过《十五贯》。我演戏演了60年了,其实是个‘新潮派’,排过新编戏《俄狄浦斯王》《宝莲灯》《哪吒》。可我觉得,时下一些新编戏曲玩得越来越偏离舞台了,玩得太过火了。 ”提起当年在观看新编戏曲《梅兰芳》时的“一骂成名”,裴艳玲说:“多少好演员,跟着那些不懂装懂的导演常年演新编戏,再演传统戏也不是那个味儿了。我为那些能成大才却只成了小才,能成才却最终没有成才的演员感到无比惋惜。 ”(见4月16日解放日报)
今人对已故梅兰芳先生的共识,大概无须赘复重申,他的贡献不仅在创立京剧梅派艺术,大师的爱国精神、美学思想、表演体系,熏陶滋养、渗透影响到民族文化艺术创作的几乎所有领域。就梅先生个人的从艺生涯、心路历程和剧目建设、流派硕果,都是后人探宝不止、发掘不尽的一座富矿,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这二三十年时间里,陆续编创、播映与演出过的有关影、视、剧作品就有——电视连续剧《梅兰芳》、交响诗剧《梅兰芳》、出自《太真外传》《贵妃醉酒》(以及《摘缨会》)的新编京剧《大唐贵妃》、出自《生死恨》的新编京剧《韩玉娘》、由陈凯歌编导的电影《梅兰芳》、程派新编京剧《穆桂英挂帅》、新编京剧《霸王别姬》等。
若问究竟成功与否,众说纷纭自有公论。总要经过时间考验,才能分辨出什么才是传得开、留得下的经典。但是,往往由于如今社会道德滑坡加无厘头做派风行、正常文艺批评缺失,人们看惯了评论界媒体界的一哄而上、好评如潮,头一回是尝个新鲜,第二回是卖个交情,第三回可是吃饱了撑的感觉。看戏原本的快乐荡然无存,反而成了莫大精神负担。不过,好在还有如裴艳玲那样有敏锐目光兼具嫉恶如仇性格的艺术家,作品的水份几何、孰优孰劣,经她火眼金睛鉴别,真休想蒙混过关。否则何来其按捺不住而挺身而出破口大骂的惊心一刻?
想起阶级斗争年代,有句口号叫“打着红旗反红旗”,现在虽说回归理性时代,可是对于那些不顾历史真实、颠覆前辈形象品格、违背大师“移步不换形”艺术主张、“打着梅旗反梅师”的胆大妄为垃圾产品,我们千万别被其表面有何“来头、背景”或巨额投资唬住,而放松应有的思辨与警惕。
难道不该为裴艳玲大声喝彩吗?因为她给沪上观众带来的不仅是超群的艺术,更加可贵的是,一颗纯真的艺术良心、对假恶丑的无情批判精神。
王树滨
2002年4月16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