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多维度培养戏曲人才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文时间:2012-12-03

为传承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山东省近年来多维度加大对地方戏的保护力度,尤其是戏曲人才的培养,助推地方戏“迈”过一道道坎儿,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地方戏曲剧目屡夺大奖。近日,在文化部组织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获奖作品表彰会上,山东省吕剧院创排的吕剧《姊妹易嫁》荣获该奖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培训班“鸣锣开道” 学生学英语要进培训班,工人学技能要进培训班。如今,从事地方戏创演行当的人员也有了自己的培训班。11月12日,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戏曲艺术促进会主办的2012山东地方戏曲音乐创作培训班结业典礼暨座谈会在山东艺术学院如期举行。此次培训班是山东地方戏振兴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山东备战“十艺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本期培训班时间为10月15日至11月13日,共有来自山东省柳子剧团、省吕剧院等省内各大院团的25名学员参加。培训期间,学员们进行了主题创作与旋律写作,先后聆听了12场国内知名作曲专家的讲座,并赴上海、河南、北京等地观摩学习。 “形势大好,困难不少。”在培训班结业典礼暨座谈会上,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为民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山东地方戏发展现状。“在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山东地方戏的发展迎来了春天,机遇很好,但困难不少。我们要有一种执着的精神与责任感,坚持不懈地把地方戏振兴工程做下去。”刘为民说。 对于如何办好培训班,刘为民认为,每一期都应有各自的特点,不能拘泥于形式和内容。“倡导地方戏曲要出省、出国,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作品,要在业务上狠下功夫。”谈到山东地方戏未来的传承发展,他表示,戏曲老前辈之所以在艺术上有所成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扎实的基本功。“比如吕剧名家郎咸芬老师,即使在舞台上只是表演缝衣服、纳鞋底等简单动作,现在的年轻演员也学不到。没有生活、没有积累,比划得很像样,实际上都是花架子,地方戏要发展,演员们必须扎扎实实地把基本功练好。”刘为民说。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是第三次参加地方戏曲音乐创作的培训了,第一次是理论性的,第二次是实践性的,这次则增加了外出观摩,确实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不少东西。”来自莱芜梆子剧团的学员毕力军告诉记者,希望今后多让年轻人参与这样的培训,增加大家的学习机会。 “外请老师给学员带来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启发,如‘戏曲音乐现代化’,可以让很多年轻人喜欢上戏曲。去河南参观时,发现他们在传统戏曲乐器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现代电声音乐,在唱腔上也有所创新,这值得我们学习。”来自山东省吕剧院的学员刘春光对本次培训感触很深。他建议,除集中办班外,希望能有一种长期的指导,比如,学员回去写作品,再请老师针对作品进行指导等。 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的学员陈玉平说,外出观摩的形式让学员边欣赏、边学习、边对照自己的剧种,非常直接、有效。希望培训班今后也可以有针对性地举办,有基础的可以直接创作作品,让老师针对作品进行指导;没有基础的可以从更基层的内容学起。 “作为青年演奏员,我经验不足,因此在培训期间,学习压力很大。但是,同班其他学员将自己几十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与我分享,让我非常感动。”即墨市柳腔艺术中心的学员孙茜说,回去以后,要尽快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作品,将柳腔艺术发扬光大。 要乡情更要乡音 “山东地方戏曲是齐鲁文化和民俗文化家园的栖息地。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地方戏曲,就意味着有乡情没有乡音,民族的历史文化将受到巨大影响。”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陈鹏在座谈会上对学员们说,老百姓对地方戏曲十分渴求,每个地方戏曲工作者肩上都承载着人民的期望。从事地方戏音乐创作的人,都要有使命感。“我们一定要把地方戏的音乐做好,不然地方戏的传承就很可能受阻。对一出戏来说,剧本很重要。但对于一个剧种来说,音乐是灵魂,必须把时代的需要、群众的呼唤和个人的使命感紧密结合起来。”陈鹏说。 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和振兴发展山东戏曲事业,打造更多戏曲舞台精品,11月11日,山东省戏曲艺术发展促进会成立。据了解,促进会成立后,将重点开展整理挖掘复排传统剧目、支持创排新剧目、推动山东地方戏宣传普及、扶持优秀戏曲演员参加全国性比赛等工作。山东省副省长、促进会名誉主席张建国指出,促进会的成立,对于提升山东省戏曲影响、引领戏曲发展、服务群众文化需求、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立足山东实际,探索建立振兴地方戏曲的“山东模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