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下的乡村和人——评河北梆子《日头日头照着我》


大型河北梆子现代戏《日头日头照着我》是由著名剧作家孙德民(与王景恒合作)根据青年作家唐慧琴的同名小说改编、熊源伟导演、许荷英主演、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创作演出的一部新作。

该剧以冀中平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小乡村为背景,叙述一位年轻、热情的乡文化站女站长任文秀被指派到“上访告状村”任包村干部的一段经历,书写乡镇干部这个特殊群体的工作环境和思想状态;写农村最基层最广大的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传统和基本现实,写主人公在重重矛盾中如何抽丝剥茧,解决农村工作中的各种难题;集中地表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各种新老问题,以及干群的共同努力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气象。

或许正是这个含纳了“乡镇干部”、“文化站站长”、“空心村”、“宅基地”、“拆迁”等几个关键词的创作题材,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剧作家孙德民曾十分动情的说,这个戏是以一位农村文化站女站长深入农村工作为主题的戏,它是我们文化工作者最熟悉人物和题材。这位在中国剧坛笔耕近五十年的剧作家,对中国的农村、农村文化和农村文化干部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写这部戏,情真意切,承载着剧作家五十年创作生命的醇美与厚重。

该剧保留了小说原作中的时间、地点、情节、事件及人物关系等大的框架,同时又在女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上进行深入地挖掘,做戏剧化地推进。剧作家孙德民曾成功地塑造过多个女性形象,而任文秀这个女性形象其人物身份、人物性格、人物矛盾环境都堪称典型,是农村现代戏中的“这一个”。 剧作家把自己所熟悉的农村的生活状态和人物的情感世界从心底里释放出来,造就了这部成功的反映现代农村社会生活的戏剧新作。

剧中主人公任文秀聪慧、善良、爽直,敢于担当,又有文化站干部的艺术素养,因此,她比一般农村青年显得更加干练和灵透。为了突出这些人物特质,剧中还有意突出了任文秀的“招聘干部”的身份。观众知道,“招聘干部”不是一个稳定的工作,是要靠着个人的真本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奋力拼搏,由此又从一个侧面烘托出了任文秀的优秀品质。

梅花奖获得者许荷英塑造任文秀的形象,有十分出色的表演。她在任文秀最初被派到太平村包村,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在处理杨大焕牛二楞两个大姓的宗族矛盾时;在与钉子户大姑姐李志玲进行思想交锋时;在对解决矛盾的关键人物赵水莲的初次探访时;在闲暇与同事小米谈笑风声、忘情歌舞时,都在闪光。许荷英的唱念声情并茂,余音绕梁。她把人物性格化在了一招一式、举手投足中,极为鲜活。在这部戏里,许荷英在表现现代生活的现代戏方面又有新的突破。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日头日头照着我》中的任文秀、李志玲、赵水莲三个女性角色共同组成了这出戏的台柱子。刘玉芳扮演李志玲这样一个以“夜叉”“泼妇”“母老虎”绰号为自豪的钉子户形象,不仅人物性格鲜明,并且表演手段也独具特色,有生活的影子,也有经过艺术加工提炼的新的表演程式,舞台效果很强烈。赵水莲的扮演者王云菊善演贤良、端庄的大青衣形象,赵水莲的角色对她的表演艺术来说游刃有余,她把人物的分量和分寸都把握的很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戏里的男人们像是沉潜着的冰火之山,中国农村的汉子朴实、持重,但是村子的命运始终是被握在他们的手里。任由乡政府派干部、下政策,村民杨大焕牛二楞们始终生活在各自的思想状态里,特别是农民自有着他们生存的宗法和家规,正如乡长李平说的:“村里的事情严格按着政策有时候也行不通。”为此,任文秀没少在男人们的圈子里攻坚克难,舞台上也因此总有好戏看。

该剧大胆的用拆迁造成的空心村问题结构矛盾,触及了当今社会最敏感、影响最广泛的问题。据国家有关机构调查显示,拆迁矛盾已成为我国首要的社会矛盾。群众对拆迁问题的意见“主要是认为拆迁补偿不合理,低于市价;低于与自己一样的其他家庭;与当初合同承诺的不一致”等。然而在农村,不止于此,拆迁问题更有着它的深层的问题。经济利益无不扭结着宗族关系,二者相互作用,使问题不断复杂化。因此,乡镇干部的工作是在农村这片天地中,寻找传统与现实的契合点,为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状况、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服务,守卫农村文化阵地和精神家园。任文秀以她柔弱的臂膀勇于担当,日头照耀着心田。

石家庄市槐安东路113号河北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周大明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