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梆子腔从秦晋交界的黄河湾响起,迅速风靡北中国,成为影响全国的声腔系统。从此,山西的梆子腔分化为蒲州、中路、北路和上党四大梆子,它们是梆子腔系统的杰出代表,更是山西声音文化的典型表达。2006年岁末,我省四大地方剧种晋京,“山西四大梆子交响演唱会”在北大百年讲堂和全国政协礼堂连演四场。交响乐与戏曲音乐相融合,名家与新秀联袂献艺,“戏曲之乡”的主打剧种经过全新编排与演绎,迸发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这期间,组织和承担本次演出的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还在北大举行了梆子进校园暨高校首届大学生戏曲文化论坛,省戏剧研究所举办了《山西戏曲文化图片展》《山西古戏台图片展》,梆子腔唱响京华。晋韵晋声和交响乐的结合,是我省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导下,对戏曲艺术这种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新实践。
四大梆子声震燕园
两年前岁末的一个寒夜,也是在这未名湖畔的百年讲堂,一曲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回荡在燕园,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河与2000余名北大师生,静静聆听了来自民族根脉的声音。而此时,同样的演出地点,同样的观众,同样的演出场景,担纲演出的还是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惟一不同的是剧目变了,80多人的交响乐队,50多人的合唱伴唱,《山西四大梆子交响音乐会》为静谧典雅的北大,注入了一股浩荡的晋风。
这个深冬的夜晚,杨河眼睛湿润了,心灵温热,血脉喷张。“一个地方艺术院校两次来北大演出,这在北大百年讲堂是从来没有过的。四大梆子被演绎的起承转合,跌宕有致,高亢激越,荡气回肠。这是戏曲的力量,这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力量。”
“演出前,一幅巨型山西戏曲陶俑图横贯舞台。大幕拉开,随着蒲州、北路、上党和中路四大梆子的交替演出,舞台背景依次为:鹳雀名楼,云冈大佛,巍巍太行,乔家大院。这些经典名胜引领我们走进山西,聆听山西,感受山西。梆子腔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看皮黄昆腔很难让人流泪,但听梆子我却泪流满面,耳热心酸,情难自禁。”说这段话的是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路应昆教授。
路教授连续两晚在北大看演出,他认为,山西是戏曲大省,山西对待戏曲艺术的态度,包括对戏曲的保护、挖掘、传承和创新方面的举动备受全国戏剧界关注。《山西四大梆子交响演唱会》立足于弘扬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在传承基础上创新,展示了四大梆子最本质的艺术魅力。戏曲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程式化和规范性,必须符合本民族的道德理念和现实意义,才能达到一种和谐之美,进取向上之美。演唱会的主创作人员汲取三晋戏曲艺术之精粹,与现代交响乐结合起来,把对厚重山西的热爱之真情融入创作、演唱和指挥中,成为本次演唱会的最大亮点。
演出结束,观众久久不愿离去,北大师生与主创人员互动交流长达40分钟,晋剧“皇后”王爱爱,蒲剧名旦武俊英,上党梆子第一青衣张爱珍,中路梆子名家栗桂莲,北路梆子名家张爱珍及我省著名指挥家任新宁被紧紧簇拥着,签名、合影、献花,百年讲坛气氛热烈。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教师李红梅等表演的翎子、水袖和帽翅等戏曲功夫,引起观众的强烈兴趣,应观众的再三要求,又在现场反复示范表演。
省戏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郭士星,从事戏剧工作近半个世纪。站在百年讲堂,看到这样的场面慨叹:“谁说梆子腔走不出山西?谁说梆子腔没有明星和偶像?”
曾担任省文化厅厅长和文化部艺术局局长,毕业于北大的曲润海,动情地对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厅厅长杨波说:“20多年前,我在山西当文化厅长时,就曾经想过,用交响乐来伴奏四大梆子晋京演出,但因种种原因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实现了这个梦想,这在山西的戏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随后,《山西四大梆子交响音乐会》移师全国政协礼堂,演出场面更加火爆。
晋水深流梆子探源
四大梆子在京精彩亮相引起了诸多反思。抖落历史的风尘,焕发出瑰丽光彩的梆子腔再次闯入戏迷和许多文化人的视野,就连与梆子腔反差强烈的现代媒体网络,也开始关注我省四大梆子的历史与未来了,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令人敬畏。我们也藉此与读者一道重新探源、审视我省四大剧种的历史地位,并在回望中咀嚼交流。
先说蒲剧。明末清初,晋陕交界的河东大地,诞生了一种戏曲声腔,因为它用枣木击节,所以被呼之为梆子腔。这种声调高亢、节奏鲜明的声腔一经唱响就像烈烈罡风,覆盖了秦晋鲁豫冀,形成强大的梆子声腔家族,极大的丰富了戏曲艺术的表现力,奠定了中国戏曲音乐曲牌联套和板式变化双璧争辉的艺术格局。那最初的声音就诞生在鹳雀楼畔,关公故里的河东,那最初的歌声就被誉为梆子鼻祖的蒲剧。蒲剧,又称蒲州梆子,与陕西同州梆子同为梆子声腔的鼻祖,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古老剧种。这次进京,蒲剧名旦武俊英演唱《西厢记》选段“西厢人去心悲怆”。当红小生孔向东演唱了《赵氏孤儿》选段“大路条条总关情”,很多晋南籍的山西老乡直呼过瘾。
再说北路梆子。在中国古代的关隘中,雁门关实在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关口,一出雁门就是塞外,一入雁门就是中原。雁阵惊寒的悲鸣,令人神雄气壮。雁门关是气候的分水岭,也是分化的分界线,是融合的大闸门,也是交流的大枢纽。金戈铁马,旌旗烈烈,胡笳交鸣,蒙汉欢歌,在这样的土地上只有梆子腔能表达磊落的情怀,在这样的土地上梆子腔自然也是不同凡响。北路梆子,流布于晋西北地区,这个区域山河交汇,胡汉交融,民风强悍,造就了北路梆子鲜明的艺术特色。此次四大梆子进京,“梅花奖”得主张彩萍演唱的《王宝钏》选段“一脉青山披嫩草”,北路梆子当红小生郝建东演唱的《交印》选段“八千岁他与我作了对”,均为经典唱段。
上党梆子,又称上党调,流布于晋东南地区,在慷慨激昂的梆子声腔中,汲取了皮黄的艺术成分,形成陡峭亮丽的太行风貌。此次进京,上党第一花旦,“梅花奖”得主张爱珍演唱的《佘赛花》选段“塞北有个佘赛花”,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教师车斗印演唱的《续范亭》选段“碧血崇陵”,备受青年观众追捧。
至今流布最广的要数晋剧,又称中路梆子。晋剧在我省中西部和内蒙古、陕西、河北部分地区拥有众多戏迷。她的发展与兴盛与晋商的崛起同步。在晋商精雅口味的塑造下,晋剧从强悍走向沉雄,率直走向婉转,急迫走向从容。晋剧“皇后”王爱爱和晋剧名家孙昌进京演出的《千秋梨园情》,是晋剧融古铸今的集中展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