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在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吴桂云接受笔者采访。原以为在舞台上威风八面的她会豪情满怀地表达对事业无怨无悔的热爱,没想到她却一度哽咽着说:“如果有来生,我想做一个普通的女人,一个贤惠的妻子、幸福的母亲…… ”
众所周知,河北梆子《钟馗》是由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裴艳玲于上世纪80年代初创作演出的。甫一亮相,就得到观众和专家的好评,20多年来红遍了大江南北。裴艳玲改唱京剧后,吴桂云成为第二位领衔主演《钟馗》的河北梆子演员。
吴桂云扮演的钟馗栩栩如生,她头戴判盔、足蹬厚底大靴、身着红蟒、手持牙笏,再加上高亢的嗓音、细腻的表演,让无数的戏迷惊叹、着迷。但有谁知道,吴桂云曾被认为“和戏曲无缘”。
阴差阳错学武生
吴桂云的家乡在沧州。1980年,在父亲的支持下,11岁的吴桂云跟着姐姐在黄骅河北梆子剧团正式学戏。“开始学戏时,我学啥都不成。学旦角,我扮相不够美;唱老生,我没嗓;文戏不行学武戏吧,可我打起来不带劲。”
最终,姐姐决定让吴桂云跟着姐夫学武生。爱美的吴桂云一万个不愿意,她说:“那时我不喜欢武生,喜欢旦角,所以每天的练武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折磨。”幸运的是,在姐姐、姐夫严厉督导下,吴桂云打下了坚实的武功底子。
19岁那年,一盘磁带改变了吴桂云的命运。“有一天,父亲让我听一盘磁带,是裴艳玲老师的河北梆子《南北和》。”20多年过去了,吴桂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听《南北和》的感受,“整个人都陷进去了,天天捧着录音机听,感觉跟自己以前学的略带天津味的河北梆子不一样。”正是这盘录音带,坚定了她唱河北梆子的决心。
1990年,已经是邢台市河北梆子剧团演员的吴桂云第一次看到裴艳玲主演的河北梆子《钟馗》。她非常激动,觉得自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同是河北梆子演员的丈夫,丈夫也觉得吴桂云的外形、嗓音和裴艳玲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便鼓励吴桂云学演《钟馗》。
吴桂云初学《钟馗》,靠的是录像带。“一连七天,不分昼夜,反复观看,然后开始一句一句、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模仿。”那段时间,吴桂云吃不好睡不好,连做梦都在学裴艳玲的舞台动作。1991年,吴桂云在邢台成功地演出了《钟馗》,受到了观众欢迎。吴桂云笑言自己就是个“超级模仿秀”。1997年,吴桂云调入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领衔主演《钟馗》。
和钟馗融为一体
曾经有报道称吴桂云十年磨一戏,成功饰演了钟馗这个角色。吴桂云却说:“不是10年,是20年。”20年,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意味着太多,青春的年华、幸福的婚姻、美满的家庭。对于吴桂云来说,20年中只有对《钟馗》精益求精地琢磨。究竟有多累?吴桂云说,她曾一度一听要演《钟馗》就害怕。
吴桂云成功了。她凭借主演《钟馗》获得了文化部“全国地方戏曲精品折子戏评比展演暨戏曲青年演员大奖赛”一等奖;河北省青年演员大赛一等奖;“戏剧百花奖”评选表演一等奖;第八届河北省戏剧节优秀表演奖。2003年,由她主演的《钟馗》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剧目奖;2009年,《钟馗》被文化部评为首批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这些成绩,是对吴桂云的肯定,更成为她前行的动力。自从开始演《钟馗》后,她就像变了一个人,“我要塑造钟馗这个男性角色,必须长时间活在一种揣摩的状态中。我总是观察男性,观察他们的眼神、表情和习惯动作,然后将其运用到对钟馗的塑造上。”
对于一直默默支持着自己事业的丈夫,吴桂云充满了感激和愧疚。吴桂云曾经4次流产,其中3次是因为有重要演出任务。已经41岁的吴桂云至今还没有孩子,这让她非常难过,“如果重新选一次,我可能选择做一位幸福的母亲……”
三个多小时的采访中,笔者强烈地感受到了吴桂云对戏曲的那一份炽热的情感。此生,吴桂云是无法割断这缕缕情丝了。(记者 刘成群)
(摘自 《河北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