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河北梆子文丑演员。
他在接受采访时现场清唱了一段河北梆子名剧《窦娥冤》里的张驴儿的唱段。张驴儿是剧里的大反派,也是导致窦娥悲剧命运的罪魁祸首。
在张强清唱时,我们都可以充分感受到河北梆子高亢的声腔特点,就更可以想象如果呈现在戏曲舞台上,又会是何等的震撼人心。
今天,我们来说说河北梆子舞台上的丑角。
丑,又名“三花脸”、“小花脸”,分文丑、武丑两大类。在文丑中,又有袍带丑、道袍丑、腰包丑、神鬼丑、老丑等;武丑,又名“开口跳”,也是梆子、皮黄合演之后的产物。武行在做打上又分英雄将、斗将两类,习惯上称前者为上手,后者为下手。如兽形、四刽子手、四牢子等,都属武行应工。此外还有杂行,包括旗卒、锣夫、伞手、报卒、车夫、轿夫、家奴、院公、丫环、彩女、龙套等。
在丑角自成一门角色行当之前,中国戏曲在于滑稽与歌舞,最早的滑稽出于模仿。最早的有丑角这一行当有关的形象可以追溯到先秦,先秦时期出现了一种专门从事滑稽表演的艺人群体,人们称之为“俳优”或“倡优”。
真正与丑行密不可分的,还是唐明皇李隆基(小字三郎)。传说中的李三郎,幼年即喜爱歌舞,在三郎六岁的时候,他的祖母武则天在宫廷里盛宴群臣,李三郎即兴表演了歌舞节目《长命女》,他精湛的表演非同一般,博得了在座的皇亲国戚及群臣们的赞赏。李隆基继位后,因为他爱好戏曲与歌舞,在公元714年(开元二年)选定了“梨园”做活动场所,“梨园”是当时唐朝离宫别殿一个广植梨树的果木园,景色优美秀丽、清静宽敞。此处是专供皇帝、皇后、皇亲贵族们宴游戏玩的地方。
当时唐朝宫廷里的乐舞演奏人员分为“立部伎”(站在堂下演奏的“乐工”、又称做“乐手”)与“坐部伎”(坐在堂上演奏的“乐工”)两种。“立部伎”的演奏水平一般,而“坐部伎”则技艺较高。李隆基便精选了三百名坐部伎和数百名长相漂亮的宫女,把他们集中在“梨园”学习戏曲与歌舞,进行长期的基本功训练,并利用帝王权威,用朝政文人写戏、编本、大力发展宫廷戏曲艺术,广泛召集培养戏曲艺人,排戏、演戏,为皇家贵族服务。遇有不到之处,李隆基还亲自指正,并相隔几日必问“梨园”戏班进展之事,因李隆基对“梨园”倍加关照和他颇爱看戏与演戏的缘故,使梨园办得非常红火,戏班的演艺水平也日益提高。
唐玄宗不仅创立了“梨园”戏班,而且他自己还非常喜欢扮演“丑角”。在他高兴时,只要梨园戏班在皇宫里演唱,剧中凡有“丑角”可演,无论角色大小,唐玄宗总是很认真地登台上场。因唐玄宗一国之君的身份,登台演戏有所不便,为不失其帝王之威,演出时他特意在脸部挂上一小块白玉片儿,所以后来的丑角艺人凡在演戏时,就效法唐玄宗在脸上勾画一个类似白玉片儿的白色“豆腐块儿”。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戏曲舞台上的丑角“脸谱”。因为当时唐玄宗串演过丑角的原因,使得丑角艺人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也形成了戏班里对扮演丑角艺人的特别推崇。据梨园名宿和老前辈传说,过去戏班里的演员,无论你唱得再好、演技再高,在班子里的地位也是老二,唯有唱“小花脸”的丑行演员才算老一,因为尊“丑”就是尊皇帝。
如果说喜剧的本质在“悲” 。那么丑的特殊性正在于坦露和宣泄,他随时随地自由调侃,可以不受程式的束缚和限制。但是,丑角的表演难度很大,好的丑角演员更是难得,张强也给我们介绍了为什么丑角难演。
丑行,在传统戏曲里被喻为“药中甘草”,很多药里都有它,但每包药里它都不是主药,却又“无丑不成戏”。可如今戏曲丑行不受重视了,丑角艺术越来越边缘化。尽管戏曲丑行很重要,但因是配角、是绿叶,而更多的人更愿意去学老生、花脸、青衣这些热门行当。丑角目前到了急需“抢救”的时候。戏曲舞台上,从来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只要功夫到家,丑角也会熠熠生辉。戏曲行里的老话没错——丑儿不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