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南新华街附近的居民可能知道,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就坐落在一条胡同深处的居民区里。比起门脸显赫的其他院团,“北梆”总是有点局促,其中反映出的,也正是河北梆子面临的尴尬处境。王洪玲是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团长,每每言及此处,她总是很有感慨:“大家都知道,北京有京剧,有昆曲,有评剧、曲剧。我们一直说河北梆子是‘弱势群体’,但我们不相信自己是小剧种,梆子的历史比京剧和许多剧种都要长,我查了许多资料,河北梆子最远到过库页岛,它是一个很大的剧种。”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河北梆子,从前年开始,王洪玲已经带着团队走过了15个省市。作为一团之长,王洪玲目光所及比普通演员更要长远许多,“河北梆子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萎缩了,这不是我所想的,更不是大家所想的。”
不久前,河北卫视和白燕升团队共同制作的《谁与争锋——京津冀河北梆子新时代“十大名旦”诞生记》刚刚结束在廊坊永清县益田艺术中学体育馆的录制。这部融合了台上竞技比赛与台下真人秀的戏曲节目将从10月20日起在河北卫视播出。16位来自京津冀三地的河北梆子名家同台“飙戏”,最终决选出10名优胜者,入选“十大名旦”。在河北梆子领域已经很有“身份”的王洪玲没有作为领导,也没有作为评委,而是作为选手参加了比赛,她也是北京地区唯一的参赛选手。
在《谁与争锋》之前,王洪玲刚刚从白燕升团队与西安广播电视台合作的另一档戏曲节目《擂响中华》中载誉归来。素有“金嗓”之称的她在节目中表现抢眼,一开口,高亢慷慨的河北梆子硬是折服了不少听惯了秦腔的西安观众。比起《谁与争锋》舞台上时常“孤军奋战”的其他演员,王洪玲每次亮相几乎都是大阵仗:《大登殿》里的“王宝钏”前呼后拥;《穆桂英挂帅》中的“浑天侯穆桂英”点兵出征,英姿不凡;《北国佳人》中《优伶颂》一段,“刘喜奎”细数戏曲中的英雄豪杰,唱出了“戏子”的铮铮傲骨……哪怕是剧中一句不唱的角色,王洪玲都要带着团里的演员“全梁上坝”,服装、化妆、道具更是一样不差。评委高群书导演在现场不停感叹,在王洪玲和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身上,他看到了首都北京的大气磅礴,更看到了这个剧种曾经的辉煌和光荣。
王洪玲不是白燕升邀请的北京地区唯一的河北梆子名家,却是所有人中唯独答应参赛的那个,她的到来在真正意义上成全了大赛名字中的“京津冀”三个字,为此,白燕升一次又一次向她表示感谢。“我这次来参赛,是想让大家看一看我们北京团的阵容。在北京,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王洪玲说。在《谁与争锋》的舞台上,王洪玲与昔日戏校的同学、来自河北的周桂娟和刘文静重逢了。一别经年,周桂娟的人生起起落落,刘文静则到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当了一名老师,与舞台上光芒万丈的“梅花奖”得主王洪玲相比,周桂娟和刘文静的艺术生涯远没有那么幸运。十几年不曾登台的她们可谓单枪匹马,在接到白燕升的电话后因为没有班底和行头犹豫不决,是王洪玲大方地向她们伸出了援手,有求必应。“我偷偷地为我的这两位师姐流过眼泪,她们这么多年不上台了”,王洪玲说着有点哽咽,“戏校里我们这一班学生好几十号人,现在站在舞台上的没有几个了。”(记者 高倩)
(摘自 《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