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云《钟馗》

经典优秀保留剧目《钟馗》在大连的成功演出让滨城市民被地方戏种河北梆子的魅力深深吸引,尤其是主角钟馗头戴判盔、足蹬厚底大靴、身着红蟒,手持牙笏的扮相,加之其高亢的嗓音和细腻的表演更是让戏迷惊叹。然而,当你知道戏里钟馗的扮演者不是男性,而是一位感性、柔美的女人时,是否会有另一番感悟?这个女人,就是国家一级演员、《钟馗》的扮演者吴桂云。

卸下“钟馗”的装扮,记者看到了一个真实、勤奋、倔强的吴桂云,31年的坚持与打拼让她从河北最低的团体步入如今河北最高的院团。只是,那些属于她的真实的故事让人心疼……

好奇,让她走上戏曲路

最近,大连的天气一直阴沉沉的,不时还会飘起淅淅沥沥地雨。不过,经过几天的适应,吴桂云似乎已经习惯了这里的气候。就像她此时的她已经完全没有了对《钟馗》演出是否会受到冷落的担心。“以前大多是在河北省内演出,这是第一次转战14个城市。难免会担心东北人接受不了《钟馗》。”放下手中的保温杯,坐在记者对面,穿着白色运动休闲衫的吴桂云慢慢说道。

一场戏被大连观众叫好了31次,吴桂云确实应该将她担着的心放下了。

吴桂云的家乡在沧州,在她的记忆中,“那个地方,每个村子都唱戏。”而她对戏曲的喜爱更多的则来源于她那兄弟姐妹都唱戏的家庭,和那个比她大28岁的大姐。年幼的吴桂云每天看着大姐在院子里练功、喊嗓,好奇心促使她跟着姐姐开始了“瞎练”。

那年,吴桂云7岁。

吴桂云在家里排行老六,老幺的她在家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当她用稚嫩的声音告诉父亲她想学唱戏的决定时,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因为父亲深知练戏的苦。就这样,父亲一直反对吴桂云走上戏曲这条路。然而,父亲的反对并没有打消吴桂云的好奇心,反倒让她越来越想学习唱戏。就这样,不顾父亲的反对,吴桂云跟着姐姐来到了陌生的城市,开始正式学习戏曲。

那一年,时间定格在1980年。

走上了专业学习的路,吴桂云才明白父亲的用心。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唱、念、做、打这些基本功的练习是痛苦而又枯燥的。吴桂云的勤奋感染了身边人,然而就当同行们觉得她日后一定有作为时,由于当时戏曲的大环境并不乐观,在吴桂云的心中,对自己有着另一番评价。“当时特别迷茫,不知道我的出路在哪。在1991年以前,我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具备了文、武条件的废物。”吴桂云自嘲道。

此时的窗外,雨还在淅沥沥地下着。

《钟馗》,让她重生

上天总会眷顾那些勤奋的人,也许,吴桂云的这辈子注定会和戏曲结缘。就在她迷茫时,吴桂云无意中看了一场由裴艳玲老师主演的《钟馗》,而也正是这部戏,改变了吴桂云的人生轨迹。“当时我看得都呆了!怎么会演的这么精彩?!那种感觉太棒了,太震撼了!”吴桂云激动地说,那是她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戏曲的魅力,也改变了她想放弃的意念。

当吴桂云激动地与丈夫分享她的心情时,同是戏曲演员的丈夫觉得吴桂云的外形、嗓音和裴艳玲老师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便鼓励吴桂云学习《钟馗》。被“钟馗”迷住了的吴桂云开始她新的学习之路。不过,她的老师并不是裴艳玲本人,而是她的《钟馗》录像带。《钟馗》这部戏在圈子里是难得出名的“一连七天,真是不分昼夜,不知疲倦。反复观看,然后把握细节。”吴桂云回忆说。那阵子的她吃不好睡不好,满脑子是裴艳玲的台步,耍扇子,连做梦都是裴艳玲教她怎样掌握表演要领。为了练好磋步,脚上一度结出厚厚的老茧。

然而,当她把想演《钟馗》的想法跟当时的剧团领导汇报时,领导却并不看好,一些同事更是恶语相击。不过,这些并没有打倒吴桂云。终于,她掌握了《钟馗》的表演,并用成功的演出赢得领导的支持。1992年,她调到保定市河北梆子剧团,并以《钟馗·院试、行路》两折戏荣登一等奖榜首。

在《钟馗》这部戏最火的时候,吴桂云正式调入了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并担任主演。随后,又是这一出戏让科特迪瓦总统贝迪埃折服,在京观看了《钟馗》后,总统给予很高的评价,并坚持要见吴桂云本人。并将她写的咏梅一诗带回了非洲。

就这样,吴桂云将《钟馗》的经典一直延续至今。

领悟钟馗,她用了20年

曾经有报道称吴桂云十年磨一戏,成功演出了钟馗这个角色。然而,当记者提出这一说法时,吴桂云看着记者,坚定地说,“不是十年,是二十年……”

20年,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意味了太多。青春的年华、幸福的婚姻、美满的家庭……然而,对于吴桂云来说,只意味着对“钟馗”的琢磨与推敲。究竟有多累?吴桂云说,她曾一度一听要演《钟馗》就害怕,累的害怕。并且从知道演出时间的前一周就开始害怕。

经过20多年的揣摩,吴桂云已经无法将她和钟馗分开。在1991年演出《钟馗》之前,吴桂云是一个“很女人”的人,但自从排练了钟馗,她就像变了一个人,变的不爱美了,而且性格也发生了改变。“我需要塑造钟馗这个男性,所以必须长时间活在一种揣摩的状态中,总是观察男性,观察他们的习惯眼神、习惯动作和喜怒哀乐,然后将其运用到钟馗的塑造上。”吴桂云苦笑着。

吴桂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她获得了文化部“全国地方戏曲精品折子戏评比展演暨戏曲青年演员大奖赛”一等奖;河北省青年演员大赛一等奖;“戏剧百花奖”评选表演一等奖;首届河北梆子艺术节主演《长剑歌》、《钟馗》双获优秀表演奖;家乡戏展演优秀表演奖;第八届省戏剧节获优秀表演奖……等一摞奖项。面对这些成绩,她并没有得意,而是语出惊人地说,她觉得自己前段时间枯竭了,一直处于自我否定的状态之中。她说现在有“第二次创作”的欲望。

1个钟馗,4个生命的代价

提起她的丈夫,吴桂云充满了感激和愧疚。是丈夫的支持与鼓励让她一路艰辛地走到了现在。然而,孩子,却是她一辈子的痛。为了她的事业,至今40岁的吴桂云仍没有属于自己的孩子。

“从1991年开始,我付出了20年的心血,四个生命的代价……”说到孩子的话题时,吴桂云眼眶里含着泪水,吴桂云说她并不愿意提起这个话题。“如果重新来选一次,我可能不会选这条路,太苦了……”

吴桂云告诉记者,1995年-2000年,是她最难熬的五年。有人问她,“你怎么选了一个这么难的戏?”可是吴桂云觉得她并没有做错。但是因为大家的不理解,她特别恨自己。“是那种痛不欲生的恨”。“是感觉让我坚持到了现在,我不能对不起我童年练的功、受的罪。”喝了口水,调整了状态,吴桂云说。

40岁了,没有孩子,事业上也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去年,吴桂云想过放弃,一心想要孩子。吴桂云回忆那段灰色记忆时说,那天演完钟馗后,我把大靴子一拖,所有行头都摘了下来,坐在地上,心里想着我再也不演了!

可是,上天又和吴桂云开了一个玩笑,只是这个玩笑太过残忍,孩子没有保住……

那段时间,痛苦的她一直在问自己,“孩子没了,我的事业在哪呢?!”那段时间,《一千零一夜》成了她的寄托。书里的一句话成为她挂在嘴边的话,“今天的灾难,未必不是明天的幸福与快乐。”而这句话也让她在经历了大磨难后,终于想开了。

走出阴影后,属于吴桂云的机会真的来了。今年8月初,吴桂云受邀去香港演出,然后《钟馗》又获得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获奖作品,接着便是紧张而又充实的全国巡演。

“我突然觉得这是我的责任,虽然《钟馗》的成功不是我个人的奖项,但我为这部戏做出了贡献,我为河北梆子这个剧种的发扬光大在尽我的绵薄之力……”虽然嘴里说着如果有来生她不会选择演戏,但她的言语中却都是戏曲带给她的享受。

此生,她将无法割舍与戏曲的情丝……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