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号晚上19:00,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在门头沟影剧院上演了传统经典剧目《清风亭》,《清风亭》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戏曲剧目,又叫《天雷报》、《雷霹张继保》
元宵佳节之夜,花甲老人张元秀夫妇在观灯回家的路上感叹人生无后之憾,不料想在清风亭休息时,拾一婴儿,四下询问谁家婴儿无果,发现血书一看才知是弃婴,善心大发决定收养此婴,认为是老天赐予张家的后代,遂取名张继保,从此张元秀二老含辛茹苦,历尽艰难将其抚养长大。
十二年之后,张继保从同学口中获知自己并非张家二老亲生,遂回家向二老索要血书,追问自己的身世,张元秀夫妇十分震惊,不听二老的训教和解释,任性的小继保推倒妈妈离家出走。
张元秀后悔莫及,急忙去寻找小继保,在清风亭张元秀老人遇到了寻子的周桂英,经反复验证年月地址,且周桂英背诵血书内容一字不差,确系张继保之生母。
一边是人家亲生骨肉不得团聚,一边是等着自己接回儿子的老妈妈,元秀老人左右为难,最后为了儿子小继保的美好前程,毅然让小继保跟随周桂英回了薛家,并且不接受薛家的馈赠,很好的体现出了淳朴善良的张元秀形象。
从此以后,一是二老不忍街坊四邻闲话,二是年过七十以无力再磨坊劳动,遂离开村子乞讨为生,每每都到清风亭望眼欲穿,不见儿子归来,老妈妈思儿成疾。
五年后,改名薛藻的张继保已然18岁,并且金榜得中,回家祭祖,临行前继保的生母千叮咛万嘱咐说多次寻找张元秀夫妻未果,此番回乡一定要寻找到张元秀夫妻报答养育之恩,并把血书给予继保,岂知张继保仍念念不忘当年同学的羞辱和乡下受苦,未行便私下决定不认张家二老。
行至清风亭,在地保周小哥的好心安排下,偶遇已成了乞丐的养父母张家二老,张继保贪慕虚荣,以贫穷为耻辱,拒不相认,将血书撕毁扔于地上,说“前情往事一风飘”,只拿出200文钱置于地上
养母伤心欲绝碰柱而死,张元秀怒斥张继保不仁不孝天理不容,悔恨不该救下如此不义之人后气绝身亡。
天理昭彰,善恶有报。老天震怒,雷电劈死了张继保。
《清风亭》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戏曲剧目,又叫《天雷报》、《雷霹张继保》,在后世舞台流传很广,京剧、评剧、河北梆子、蒲剧、徽剧、汉剧、川剧、湘剧、晋剧、秦腔、豫剧等不少剧种均有演出。《清风亭》在群众中影响较大,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尤其是在农村演出时,老百姓“其始无不切齿,既而无不大快。铙鼓既歇,相视肃然,罔有戏色;归而称说,浃旬未已”。它揭示了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对立,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道德观。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演出的《清风亭》继承和改编的是固有的传统文本的演法,全剧以雷殛结束,也表现了古代人民惩治恶人的强烈愿望。剧作自然、流畅,富有真情实感;《赶子》、《盼子》、《认子》等折极为动人。张老夫妻善良、纯朴而倔强的形象塑造得颇为生动,生母周桂英温柔贤惠却又被迫无奈、张继保的嫌贫爱富且又任性的性格也都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主演国家一级演员王英会、刘朝云、张树群、刘凤香等和各位梆子剧团的演职人员以及以国家一级演奏家郑光老师为首的乐队,不辞辛苦,认认真真的为大家呈上了一场盛大的文艺晚宴,阵阵掌声和喝彩声络绎不绝,真可谓是满堂彩!此番演出受到了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虽以散戏却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很多初次看北京团之清风亭的观众都在议论,京剧评剧豫剧的清风亭都看过了,来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梆子版本的清风亭如此精彩,无论是从剧本剧情设计,还是唱腔设计,形体舞美设计,堪称各剧种清风亭之最)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门头沟影剧院虽然地处偏远,但是观众有从河北保定那边敢过来的,有从燕郊来的,也有从昌平、大兴房山等地方敢来的,甚至有人说看这戏,回不了家蹲一宿肯德基也值了,这足以证明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之魅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