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曲舞台上,年逾花甲的裴艳玲是一致公认的才艺超群的艺术家。她唱念做打俱佳,京梆昆乱不挡,把每一个艺术形象都塑造得光彩照人。她以《林冲夜奔》《南北和》《钟馗》《武松》等两次赢得中国戏剧梅花奖,被观众和专家誉为“活林冲”、“活钟馗”、“活武松”;她主演的《宝莲灯》《哪吒》已拍成了戏曲片;她担纲主演的电影《人·鬼·情》两次获得了国际大奖。13日、14日两晚,这位被吴祖光先生认为“前无古人”,被曹禺先生评价为“国宝”的艺术大师,将在美琪大戏院领衔主演新编京剧《响九霄》,为观众演绎一段梨园艺人感人肺腑的家国情怀。

从小就爱女演男

裴艳玲原名裴信,1947年生于河北肃宁。父亲裴园是京剧名武生,继母袁喜珍是河北梆子名旦。出身梨园世家的她从小就痴迷戏曲,5岁登台救场,饰演秦英,大受好评,由此步入梨园,随父学戏。后又拜师李崇帅、崔盛斌、郭景春,问艺侯永奎、李少春。她师承京、昆两家,后唱河北梆子。父亲言传,恩师身教,加上天赋才气与好学不倦,少年即成大名。裴艳玲9岁挑梁,12岁参加河北梆子青年跃进剧团。《宝莲灯》中她的超群演技轰动剧坛,拧旋子最多可达104个。《夜奔》更是同时继承了李、侯、盖派的表演精华。加上《钟馗》《武松》《陆文龙》等戏,她的大名响彻了大江南北,还两次受到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接见。

裴艳玲说,她从小坐科于京剧,学的行当是武生,特别钟爱“女演男”。但十年浩劫时所谓“男不演女,女不演男”的清规戒律限制了她的艺术才华。她只能在《草原英雄小姐妹》《红色娘子军》《杜鹃山》等戏中扮演一些女性角色。不过她坚持一边练功,一边读书,韬光养晦。长期的刻苦努力使她的嗓音高亢嘹亮,行腔如行云流水,文武皆备,武功出众,戏路宽广扎实,表演出神入化。用她的话说,忍受痛苦,享受孤独,这成了她艺术生涯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唱梆子是闹着玩

裴艳玲告诉记者:“别看我改行唱了梆子,但是对京剧的痴迷和热爱一天也没间断过。我非常推崇京剧的技艺全面、词曲讲究和典雅工致。如果当初我死心塌地做一个河北梆子演员,并赖此谋生,那么我根本就适应不了也驾驭不了它。首先,我嗓音条件不适合;其次,我的心理成见根本就没消除。说来你不信,我唱梆子就是闹着玩的,没有师父,也没有范本,顺从自己的性子表演,如果说裴艳玲的梆子戏还有些成就的话,那功劳不是我的,而是京剧的!是京剧在冥冥之中召唤我、引导我,我所从事的艺术已经超越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狭小范畴。”

裴艳玲回忆,12岁那年,她在天津演出,被有关领导看中,调入了河北梆子剧团。尽管自己不情愿,父亲强烈反对,也无济于事。改行,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虽然梆子成全了她,让她获得了“二度梅”和“世纪之星”等众多光环,但她一直情系菊坛,直到半百之年才得以“回归”京剧。她这样总结那段阴差阳错的往事:“如果没有河北梆子这段插曲而始终学京剧,我的艺术成就远比现在要大。既然改学了梆子,也算有缘。我自认为,几十年来我还是为河北梆子增添了光彩的。”

自己就是响九霄

说起新戏《响九霄》,裴艳玲介绍:“很多人说,创排《响九霄》是为了展现我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其实这纯属巧合。因为我觉得自己就是响九霄,来演他再合适不过。”裴艳玲告诉记者,清末梨园名伶响九霄大名田际云。5年前,她在法国偶然看到了响九霄的一张照片,崇敬向往之情顿生,于是邀请编剧杨舒棠和导演石宏图,一起酝酿创作了这出量身定做的大戏。该戏5月12日河北首演,她还代表剧组将5万元票房收入全部捐献给了四川地震灾区。

艺术名家演艺术前辈并不新鲜。裴艳玲与响九霄之间有着很多相似的从艺经历。响九霄早期是河北梆子演员,在演出不景气的情况下,他聘请了很多红极一时的京剧名角,开创了京梆两下锅的演剧形式。而裴艳玲同样身体力行,倡导了京评梆三下锅的艺术形式。裴艳玲笑道,虽说戏中情节基本上是响九霄的,但人物情感经历更多却来自自己的人生体验。如戏里响九霄对玉成班的爱惜之情、对包大爷的感激之情等,在裴艳玲的真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像戏里“哭坟”一段足有10多分钟的唱,裴艳玲每次都会忍不住当场落泪。

年过花甲不服老

裴艳玲表示:“演戏不仅是在编故事,还要有情感追求。就像一个人要活得有意思,有味道。我喜欢创新,我要让观众感受到戏曲的千姿百态。虽然我已六十岁开外,但我还是不服老。创作剧本时,我给编剧表达了4条意愿,一是我一生遍演须眉男儿、英雄豪杰,这次要贴上云片,潇潇洒洒演一回女人;二是我已年届花甲,想在舞台上再现英姿勃发的小哪吒形象;三是多年前我看过广东调《光绪哭井》,浓郁的悲情使我深受震撼,剧中我想要淋漓尽致地宣泄一下这种情绪;四是安插一段道白,以展示戏曲独特的念白神韵。《响九霄》满足了我的全部愿望,在戏里我要演老生、武生、旦角等不同行当。”

裴艳玲不回避年龄问题,“无论男女,只要是演员,就有艺术生命的极限,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逃脱的自然规律。如果非要我给自己的艺术生命列出一个时间表,那还要看唱什么戏。《响九霄》我保证至少可以演到65岁。《乾元山》《蜈蚣岭》《钟馗》《夜奔》这样吃功夫的武戏,再演5年没什么问题;《火烧连营》《哭灵牌》这样的文戏,嗓子如果没什么意外,恐怕唱到70岁也能胜任。不管怎么样,我都会发挥最大艺术潜能,来为观众服务。”

生活中的真女人

裴艳玲的传奇人生还被著名导演黄蜀芹拍成了电影《人·鬼·情》。黄蜀芹称她属于那种做人做透了的女人,特别自我,充满光彩。台上比男人还男人,裴艳玲在生活中却充满女人味,她坦言:“戏是我生命中不可取代的部分,婚姻与家庭也是。我的第一次婚姻虽说离异了,但那20年是我作为妻子和母亲非常难忘的青春岁月。女儿裴小玲现居新加坡,已是当地非常成功的电视人了。我与郭景春老师的婚姻更幸福。在我最苦闷时,是他给予我师长般教诲,大家所熟知的《宝莲灯》《八大锤》《夜奔》等名剧,幕后英雄都是他。”

当了河北京剧院院长后,裴艳玲像母亲那样关心着来实习的长春艺术学院的学生们,把他们集中到自己的家里,悉心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见到那种场面的人都说:“裴艳玲简直是无原则地爱人。”裴艳玲还喜欢养狗,她给狗狗们起了一些别出心裁的名字,像“大武生”、“架子花”、“肉头老生”、“小花旦”等,每个名字都离不开戏。她笑道:“谁让我是为戏曲而生的呢?”(记者 端木复)

(摘自 《解放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