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笛子伴奏的河北梆子更好听 ——关于河北梆子继承、改革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我是个戏迷,是个长期自掏腰包看戏的河北梆子铁杆戏迷,多年来始终关注着家乡戏的发展和进步。毋庸置言,由于种种原因,河北梆子确实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和挑战。除许何英等一些专家学者所认为的“演出剧目单调、唱腔有待改革、业务经费紧张、演员待遇偏低、人才流失严重、演出市场萎缩”等重大话题外,作为一名戏迷,我想站在听戏者、看戏者的角度谈几点振兴和发展省剧的意见和建议。

一、笛子伴奏不可或缺。近年来,看了数场河北梆子演出,老觉得乐队伴奏少了点啥,缺乏韵味儿。后来仔细打探,原来是个别演出场次减少了笛子伴奏。据说,笛子演奏一是专业演奏员缺少,二是笛子虽属配角乐器,但演奏起来却一点不省力气,有费力不讨好之嫌,三是有人认为笛子演奏可有可无,不碍大局,且可用其它乐曲替代,故而在一些演出中个别院、团便“偷工减料”了。但是,作为我等戏迷听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河北梆子演唱的韵味儿魅力除了演员表演的功力之外,乐队独特的演奏也是一大亮点,而在乐队中笛子特别是其尾音的演奏更有画龙点睛之笔,不可或缺。换句话说,河北梆子演唱的优美、高亢、幽婉,动人心魄,没有笛子的伴奏是很难完美准、确表达的,笛子是河北梆子演唱的“龙之眼”。我们不是反对改革,而是提倡良性的继承,改革的前提是继承,没有继承,所谓的改革只能越改越糟糕。所以,希望在今后的演出中,不但要保留笛子的演奏,而且应该研究加大、加强笛子演奏的比重。以更好地弘扬和表达河北梆子演唱的魅力。

二、把乐队由幕后请到前台。说实话,作为戏迷,除了观看演员的表演外,确实有一部分人有要看乐队演奏的欲望。我就是一个:花钱买票,我不但想看演员的表演,还想看看乐队的配置、乐队的演奏水平和演奏技艺,毕竟乐队是演出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啊。而且乐队高潮时的演奏绝不亚于演员高潮时的演唱和表演带来的愉悦和快乐。说实话,有时候乐队富有激情的演奏的确能吸引和打动一批像我一样的观众。但现在我省河北梆子的一些院团在演出中,除了重大活动的演出动用管弦乐队之外,绝大部分演出时的乐队都隐藏在大幕之后,观众最多看到个别乐队演奏员的后背或部分演奏员的轮廓。每每伴奏的高潮时,大家掌声雷动,但却看不见乐队任何人的表演和表情,观众真有点儿傻子的感觉。到天津出差看过天津河北梆子院团的几次演出。他们的乐队大都设置在舞台右侧四分之一少一点的地方,观众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乐队的整体布局和精彩伴奏及表演,成为舞台上吸引观众的一大亮点。我们的河北的院团能否也学一学人家的做法,把乐队从幕后请到前台,使其与演员的表演与演唱有机融地为一体,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坐到剧场里来。

三、字幕和口型应力求一致。演员的演唱和打出的字幕不一致的问题是个老生常谈。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是老生常谈或这是习惯或别人也是这样或其它的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一直是这样的习以为常。说直白点,这样的习以为常是在愚弄观众;说严重点,这是个职业的道德问题。希望引起演职员的共同重视:要么演员的演唱发音吐字向字幕看齐,要么字幕随演员的演唱习惯改正。尽最大努力做到唱词和字幕的一致。尤其是作为省级院团更应如此。

四、增加互动环节。能否考虑在演出之前、之后乃至之中的各个环节,利用一点时间,借鉴和学习其它省地方戏种演出和当今电视娱乐类节目编排的形式,搞一些诸如猜谜(可猜演员、猜节目、猜唱腔板式等)、票友客串等的互动,这样的互动在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等栏目中已经成功运用。我们不妨效而仿之。以激发观众的参与意识,活跃剧场气氛,提高演出效果。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