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太原,室外干冷,北风刺骨,但山西电视台里却异常热闹。西边的小演播厅,山西文艺广播《爱之声》大提琴专场音乐会正在演出,琴声悠扬,令人陶醉;而东边大演播厅座无虚席,2018年全国青年戏曲演员擂台赛正在紧张录制,锣鼓咚锵,仿若回到了故乡那座旧戏台。

“翟丽美这场的表现非常完美,她演绎的九儿三寸金莲的造型,是传统戏曲中的‘跷功’绝活……”演员收了姿势,刚站定,坐在评委席中间的白燕升便开腔点评。作为著名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得主,白燕升以他深厚的戏曲素养,良好的文学造诣,稳健儒雅的主持风格,赢得了广大戏迷票友的喜爱。即便不喜欢看戏曲节目,他的名头在全国观众当中也是响当当的。对山西的戏曲演员和戏迷而言,白燕升一点也不陌生,离开央视之后,他落地太原。2015年3月,他加盟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任艺术总监兼评委。2016年末,开始策划并主持山西卫视《伶人王中王》。2017年12月10日,《伶人王中王》第三季在山西卫视黄金时段开播。

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自汉代出现戏曲萌芽始,至北宋年间,山西各地活跃着诸如滑稽戏、影戏、歌舞戏、百戏、技艺戏等各种戏曲。到了元代,戏曲艺术日趋鼎盛,山西更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而今,因为《伶人王中王》,因为白燕升,山西戏曲再次掀起了高潮。

珍惜和山西的缘分

作为知名媒体人,白燕升同时担任山西省旅游形象大使和河北省青年文化大使。12月15日,白燕升走进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以“没有审美,世界与你无关”为题,畅谈艺术人生。

白燕升与山西的缘分匪浅。4月,他受邀主持2013-2015年度“赵树理文学奖”在沁水的颁奖典礼。7月,主持《人说山西好风光》节目,现场被聘请为“山西省旅游形象大使”。他说,珍惜和山西的缘分,“我力争不辱使命,继续为山西的文化旅游鼓与呼”。

他从小听着河北梆子长大,虽然他大学上的中文系,但他骨子里流淌着戏曲的因子,睡梦中都能哼出梆子的腔调,脑海中不时会出现长袖善舞、激越高亢的舞台场景……

能够从事戏曲主持二十多年,能够将兴趣与职业完美结合,对白燕升而言,正应了那句:门里出身,自会三分!他非科班,却有着比科班更深的戏曲情结,他非梨园中人,却对舞台上的行当更门清。作家余秋雨对白燕升有一个“判词”:一个超级戏迷,一位真正的内行,一位够资格的剧评家。

2016年,这个内行做了一件酝酿了十多年的事——策划《伶人王中王》。这个事难做,请的都是戏曲各剧种的大家名角,让这些功成名就的大腕再上擂台,再争高下,没有一点胆量,没有一点牺牲精神,很难做到。白燕升不是不知道,但为了戏曲他愿意去试一试,不厌其烦地去电话邀请,起初被婉拒的不在少数。丁酉春节他没有过好,让有些艺术家褪下光环,接受点评和挑战,实属不易,且需要一个过程。

有人质疑《伶人王中王》将不同剧种放在同一个平台比拼不妥,他的回答是,艺术不管表面上有多么不同,好的境界一定是相通的。别说剧种与剧种之间,就是把所有的艺术门类放在同一个平台上,一样能分出高下。“不同剧种、不同行当、不同流派,还有男女,所有的搭配,这是一盘不好炒的菜,所以我们每一次搭配组合、排兵布阵的时候,都是绞尽脑汁,煞费心思。”他说。

“为戏曲布道”,谈何容易。戏曲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是从土里长出来,适合在旷野戏台展现的文化形态。发展到如今,成为“曲高和寡,知音难求”。有人说它慢,其实不是它慢,是它生存的环境变了,土壤和空间在缩小。

近年来,国家对中华文化传承及戏曲的振兴非常重视,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意见。党的十九大对中国文化自信的提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又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多才多艺为戏曲而生

一部《水浒》传天下,谁人不知古沧州。熟识白燕升的人,总能从他身上看到一种英雄豪气和赤子真情。他不谄上,不阿贵,敢说敢言,嫉恶如仇,与故乡气韵不无关联。

白燕升出生在河北沧州黄骅的乡下,村里有个戏班子,而他的父亲就是教戏的师傅,既能唱能演,还能导。家里有许多剧本,耳濡目染,自小他就识了不少字,也会了不少戏。毫无疑问,家学的渊源给予他超乎常人的艺术天赋。白燕升多才多艺,除了最擅长的河北梆子,还会唱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等,发行过《白燕升戏曲·歌曲演唱集》、个人专辑《一生的太阳雨》。近年来,先后推出演唱大碟《“白”老汇》《缘起》,在北京、天津、广东、河北、河南、山西等地成功举办了10场“燕歌行”个人演唱会。

此次来山西录制的全国青年戏曲演员擂台赛,为了节约经费,录制一直在赶进度,一天要录两到三场,坐在镁光灯下,两个多小时不间断工作,在脑力上是一种挑战,在体力上何尝不是透支。但白燕升顾不得这些,要做点事,想做点事,对他而言,这些付出都值得。结束了山西的录制,到北京西客站直接赶去大兴主持另一档节目,白燕升疲累不堪地说:“慢慢做,用心做吧。山西作为戏曲大省,大小剧种有四五十个,对待青年演员我们是以鼓励为主,与《伶人王中王》的节目设置完成不同。”

“马上要启动第四季了,主动来报名的演员也有了,我觉得我们有了转机。”说这句话时,白燕升是欣慰的。一年过去,他说收获太多了,最多的是感动。“这些艺术家身经百战,但是到了这个舞台上他们还是紧张,又要使劲,又不能把劲使过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家都走心了。而他们的表演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感动,是他们也没有想到的。”

从第一季讲精神,到第二季谈情怀,到第三季《伶人王中王》在河北霸州录制时,白燕升说,我们不要口号,当我们不再说口号的时候,这说明我们走上了正轨。大家都明白节目的意义,这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成功者的挑战”,目的就是要展现传统艺术的精髓,以及参赛者与戏曲的前世今生,是一个立体的,展现一个艺术家魅力的舞台。“这是我的初心,也是《伶人王中王》最初设置的宗旨。”白燕升说,“当然,我们也做到了最大限度的公平、公开,不玩猫腻,坦诚公正,也是这个舞台能吸引演员慕名而来的原因吧。”

白燕升初心不改,面对戏曲发展的窘境,他在做好电视节目之外,还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运营工作。为了使节目健康持续发展下去,《伶人王中王》第三季就是他从霸州市政府拉到将近一半的资金。

“未来我们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怎么跟市场接轨,怎么取得赞助商的认可。《伶人王中王》这个节目能否继续办下去,最大的障碍就是钱。山西卫视无力承担全部经费,我只能调动所有资源,亲自谈冠名、拉赞助,努力到无能为力,直到实在拉不到钱为止。其实我骨子里很清高,最不擅长讨价还价,但为了《伶人王中王》,我愿意试一试。目前第四季的冠名还在洽谈中,只有谈下冠名才能正式启动。”白燕升不无感慨地说,“作为山西旅游形象大使,我想做一种尝试,把《伶人王中王》搬到全省各地,与当下倡导的文旅产业相结合,我会在每期节目开始,亲自走到各旅游景区,乃至品牌企业介绍推广山西文化,与当地和戏曲相关的风物巧妙融合,‘听戏观景话三晋’,力争走出一条新路。”

大幕拉开且为戏曲舞

1969年,白燕升出生在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的一个农民家庭。1991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1994年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1996年1月1日,成为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主持人。2001年荣获主持人最高奖“金话筒”奖,2010年获中国电视主持人“30年风云人物”奖。著有《冷门里,有戏》《那些角儿》《大幕拉开》等作品。

2013年初,白燕升离开央视,外界一片哗然。他的回答是没有人不喜欢钱,“但是我也绝不是会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我只是离开了戏曲频道,我和戏曲从未疏远,它在我的血脉中、骨髓里。”诚哉斯言,他在荧屏内外讲戏、讲伶人往事,被誉为“电视戏曲的代言人”;他把传播看得比传承还重要,为传统文化辛劳奔走。先后走进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澳门大学、墨尔本大学等200多所海内外高校,其中被30多所高校聘为客座教授,被誉为“传播中华瑰宝的杰出使者”。

身在名利场,白燕升却拒绝泛娱乐化,他希望娱乐应该有更高一点的追求。白燕升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交情颇深,两人因戏结缘,相识10年。在白燕升新书《大幕拉开》发布会上,莫言不仅亲自到场站台,还写序推荐,称“燕升是上天为我们准备好的戏曲主持人”。

白燕升尊重自己的职业,更认真地做人,与妻子相濡以沫,妻子有两年时间瘫痪在床,他不离不弃,创造奇迹得以恢复。如今有一儿一女,生活和美,令人艳羡。他认为,当一个“有意思”的人做“有意思”的事,本身就有意义。原来是为“有意义”活着,现在是为“有意思”活着。无论舞台在穷乡僻壤,还是高雅殿堂,无论是民间小调野味十足,还是京腔京韵,有板有眼,戏曲的魅力是相通的。有人说,我不知道音乐是什么,自古,中国人就知道能唱的都是戏。几千年传承的戏,不光是一种休闲娱乐,更是文化在民间的传承方式,是一种精神文脉的流淌。

“虽然现在大家都不愿意谈责任和理想了,但在电视节目中还需要责任和理想。”放弃央视那样的平台是需要勇气的,而坚守自己的理想更需要甘于付出的情怀。白燕升从不后悔,哪怕是漫长的道路,哪怕是无人喝彩的舞台,他都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做下去。古语有云,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白燕升说,“就算凭着一己之力,也要在传播戏曲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他坚定,所有肩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亦当坚定!(记者 周俊芳)

(摘自 《三晋都市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