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都没看过高平市人民剧团的演出了,对该团的演出可以说没有丝毫的观看欲望,始终都提不起兴趣。

前段时间的一个周六,接到小侄女的来电,她说高平团在晋城影剧院巡演,搞了几张票,要我和家里人都去看看,当时我正和几个戏迷朋友们在一起,他们都建议我陪他们到城区北石店镇窑头村去看城区鸣凤剧团的戏。可为了不让小侄女失望,我还是去看了该团的演出。
上党梆子《西沟女儿》是一部现代戏,选取了全国唯一的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几段真实故事,充分调用戏曲化的手段,以生动、简洁的舞台语言,向人们生动地讲述了这位深受乡亲爱戴、全国劳模平凡而伟大的人格魅力、平实而淳朴的农民情结、平常而绚丽的人生轨迹。

该剧共分七场,第一场“挣同酬”,申纪兰主动要求上山放羊甘做女羊工,说服众人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和第二场“荒山种树”,带领西沟女儿绿化荒山的生动剧情,把观众带入五十年代,让在场观众再一次感受到艰苦奋斗、建设家乡的情景。看着申纪兰执着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观众们热泪盈眶;第三场“转户之争”、第四场“抵押山林”的两场剧情,申纪兰甘做农民、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让在场的观众再一次潸然泪下、感动万分;第五场“买电视”、第六场“病房告白”、第七场“捐款打井”三场剧情,讴歌了申纪兰为西沟村变化鞠躬尽瘁和她与婆母之间的殷殷情怀,与五十年相濡以沫的丈夫诀别更是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们的心灵,观众又一次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该剧是山西上党戏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剧张宝祥酝酿了近40年的力作,由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王青执导,“梅花奖”得主陈素琴领衔主演。作为文化部选定的纪念建党90周年献礼剧目之一,自晋京演出以来,受到业内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按照中宣部、省、市的有关要求,《西沟女儿》从9月1日开始,在全市各县(市、区)巡回演出。

不可否认,该剧获得了成功。透过观众的眼泪,专家的赞誉,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时代太需要《西沟女儿》这样的戏剧了,将申纪兰这样一个有着广泛影响的英模人物立于舞台,是群众的呼唤,社会的期盼。之所以能够受到各级政府的肯定和好评,最大的功臣当属编剧张宝祥了,他先后五、六次赴西沟采风,深入群众,掌握了一手的珍贵资料,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剧本,着实赚足了观众的眼泪,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该剧在京城演出后,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说:“看了山西这个县级剧团演出的《西沟女儿》,我非常感动,虽说是个县级剧团,但我看不低于国家级院团,这部戏编得好,演得也好,把申纪兰演活了。这样的戏,这样的团完全可以占领市场,赢得观众!山西的这个县剧团不简单!特别是创作演出现代戏方面,你们给全国的剧团做出了榜样。”
领导的赞扬是鼓励,更是鞭策!这次高平团出尽了风头,同时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希望该团上下别沾沾自喜,在功劳薄上睡大觉,要再接再厉,乘胜追击,赢得市场,赢得观众,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长期以来,上党的众多戏迷都不太喜欢看高平团的演出,对该团的唱腔饱受质疑,颇有微词。很多戏迷朋友都觉得该团的唱腔梆子不像梆子,歌剧不像歌剧,听起来很别扭。就这个问题,曾经有戏迷朋友向高平团反映过,结果该团一演员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竟然甩出一句:“你们根本就不懂戏"!是的,对戏曲我们是没你们专业,不怎么懂,但我们知道传统的唱腔听了之后让人感到亲切,感到舒服,觉得那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自家的宝贝!

上党梆子作为个地方剧种,她的根在民间,在我们上党地区。要发展就要有创新,没有创新就难以发展,但没有继承则难以创新。有创新是好事,但应该接受广大观众的检验,在继承的基础上予以创新。上党梆子有着自己非常独到的唱腔和表演程式,创新的前提必须是对原有优秀的传统招式和唱腔的继承,保留自己独到的东西,万万不可自以为是,一味的否定。不知道高平团对传统的唱腔和招式学到了多少,又真正继承了多少?别还不会走就跑起来了,那样定会摔跤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观众是你们的衣食父母,如果你们的演出观众不喜欢了,就应该考虑一下是否创新得有点过了。如果你们的戏大家都不愿意看了,离开了观众,离开了这片沃土,即使有再好的剧本,你们也不会走得更远的。

凡事都有规律可循,凡事都要有个度,不能变了味,否则只会遭到遗弃和淘汰。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