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白字戏,是用潮州话传唱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和粤西的江门邑剧(四邑话)、珠三角的粤剧(广州话)并称为广东三大剧种。潮剧有着长达近500年的悠久历史。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的潮剧,比之京剧、黄梅戏、越剧的历史还长。潮剧以其特有的委婉动听的唱腔音乐及独特的表演形式,几百年来活跃在潮汕、闽南乃至东南亚地区,成为联系各地潮人情谊的重要纽带。

关于潮剧的起源,各方说法不一。有的说来自于关戏童与秧歌戏的,也有说起源于宋元南戏的,或是说发展于正字戏的。综合说来,潮剧主要吸收了弋阳、昆曲、梆子、皮黄等特长,融合了当地的潮语、潮州音乐、潮州歌册、潮绣等艺术元素,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在明嘉靖、万历之际,潮闽一带就有了《荔镜记》、《金花女》、《苏六娘》等明本潮州戏文。时人记载“潮俗多以乡音搬演戏文”,此时也即处于潮剧发展的初期阶段。到了清代,潮音戏不止在潮汕地区,甚至是在闽南地区,潮剧演出也很活跃。而如今,潮剧不但深受广东、福建潮语区人民的喜爱,也流行和影响于香港、台湾及东南亚一带。

在表演上,潮剧的角色行当齐全,俗语中用“四生、八旦、十六老阿兄”来概括。各种角色中又主要以生、旦、丑为特色,尤其是丑行和花旦的表现形式丰富独特,生旦戏《扫窗会》可算是其中的代表,为世所称。

潮剧的唱腔,包括曲牌、对偶曲和小调,构成了曲牌板腔混合的唱腔体制。曲牌唱腔以字行腔,腔跟字走,表现力强;对偶曲朗清晰,旋律流畅,易于演唱流传;小调轻松活泼,极富生活情趣。而潮剧唱腔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唱腔的用调上。潮州方言语音具有八个声调,演唱出字行腔讲究“含、咬、吞、吐”的潮剧地方风格。特别是帮声这一种明朝嘉靖年间流传至今的形式,是潮剧唱腔艺术的一大特色,全国各地方剧种中难得一见。

在潮剧发展的几百年悠长历程中,出现了五千多个剧目,源远流长,各有千秋。潮剧传统剧目一类是取材于宋元南戏和元明杂剧,另一类是来自于地方民间传说或当地实事。剧目以《荔镜记》、《琵琶记》、《苏六娘》等经典曲目尤为群众所喜爱,同时也出现了如方展荣、姚璇秋、郑舜英等名家演员。其中在潮剧唱腔上具有代表性人物老生黄盛典,唱腔宏亮高昂、振奋激越,就曾以精湛的技艺折服过无数的观众和专家。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