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潮阳便有戏剧,正德年间(1507-1521)潮阳县令宋元翰传记云:(潮阳有)“椎结戏剧之俗”。清代本县湖剧已有一定规模。民国期问有金浦的梅正兴班,金玉的玉春香班、桃源洞班、三正顺班,河溪的一枝香班、中华乐团,谷饶的正天香班,成田的老正兴班、老一枝香班,关埠的老元正班、赛贞声班等潮剧团体,至建国前这些团体自行消亡。

建国后,土改分田,翻身农民兄弟纷纷组织起业余潮剧团,据不完全统计,棉城及乡间有业余团体54个。这些团体在本乡或邻近演出,掀起建同后潮阳的第一个潮剧热潮。

专业剧团潮阳元华潮剧团,其前身是桑田中元华竹囊班,1955年春改为元华潮剧团,1956年转为地方国营,1959年2月又以潮阳钢铁师文工团为基础,成立艺华潮剧团。1959年冬至1960年上半年举办潮阳戏曲训练班,培养10余名学员分配充实元华潮剧团。

文革期间两个专业潮剧团解散,演员全部下放,潮剧跌人低谷。

1972年以原潮阳文艺宣传队为基础,第二次成立潮阳潮剧团(后称一团),1979年以后来成立的潮阳文艺宣传队为基础,成立潮阳潮剧二团。1986年文艺团体体制改革,潮阳潮剧一、二团合并为潮阳潮剧团。

早于1930年时为潮阳县委宣传部长林锦梅,以平江暴动为题材创作潮剧之平江潮芳由赤花剧社演出,这是潮剧史上第一个以革命题材创作的潮剧。

建国后潮剧团在整理改编一批剧目上演同时,创作了一批优秀剧目。其中以地方历史题材创作的有:《大南山风暴芳》(林炳光编剧)、《终南恨芳》(马庆忠等编剧)、《渔港英风》(林树长编剧)、《蓉娘冤芳》(李灼、林升民编剧)、《肖端蒙》(李作定编剧)、《肖端蒙巡按贵州芳》(陈创义编剧)、《宁波绳虎多》(郑儒雄编剧)、《川南夺珠》(郑儒雄编剧)、《陈国舅荐贤多》(郑儒雄、钟献宇编剧)、《小潮剧小通讯兵》(许统能编剧);以历史题材创作的有:《大唐帝业》(陈创义编剧)、万花楼) 《五虎平西多》(均由郑儒雄编剧),《秦琼倒铜旗芳》(林炳光编剧)、《戏珊瑚芳》(许统能编剧)、《双御环芳》(李作定编剧);整理传统剧目有:《苏英记芳》(林升民编剧)、《王金龙多》(陈创义、林升民卢志坚编剧)

潮阳创作剧目在汕头市历次文艺调演中取得不俗成绩。其中之《王金龙芳》一剧参加1988年汕头市迎春文艺调演,囊括剧本、导演、作曲、舞美、表演、优秀演员等六项奖励,剧本获省文化厅剧本奖。《大庸帝业多》、《宁波绳虎多》、《肖端蒙巡按贵州》多剧本发表于《南粤剧作多》。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潮阳的潮剧团在各家戏院排期演出。粉碎“四人帮”后,文艺禁锏解除,潮剧枯木逢春。潮阳潮剧团在戏院上演《十五贯多》,一票难求,座无虚席。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由于多种文艺样式出现,剧团从戏院转向广场演出,潮阳潮剧团每年送戏下乡200余场,潮阳民俗活动活跃,每年有几十个潮剧团来演出,因而潮阳被称为广场戏之乡。

潮阳潮剧团在海内外演出,享有盛誉。1962年,元华潮剧团上省服务秋交会并做海外侨胞统战工作,在广州东乐戏院演长戏《荆钗记多》、《张羽煮海多》、《蓉娘冤多》和《梅亭雪多》4出折子戏,得到广泛好评:《南方日报多》、《羊城晚报多》及《香港大公报多》、《文汇报多》、《周末报多》等的评语是“誉满羊城,风靡港澳”。

1991年潮阳潮剧团应泰华报人公益基金会与泰国潮阳同乡会邀请,赴泰京演出《血溅乌纱多》等10部长戏和4出折子戏,共演出15场。驻泰李世淳大使与潮属十邑会馆领导人出席开幕式。乡音总是最关情,泰京《中华日报多》等五大中文报纸天天刊登潮剧团演出盛况,誉满湄江。

从1995年开始,潮阳潮剧团五渡香江,赴九龙、红确、上环、元朗演出,备受赞扬。1997年香港回归时,剧团在上环文娱中心演出,中西区文艺界人士与潮阳同乡会领导出席开幕式。《南方日报》与香港《大公报》芳刊出《乡音欢唱庆回归芳》等文章报道演出盛况。

潮剧团演员来自苦班仔(旧社会卖身戏班童伶)、业余剧团、潮剧票友和戏曲学校及培训班毕业的学员。

新中国成立后涌现一批本地或外地潮剧团的著名演员,如郭石梅、翁銮金、黄清城、李有存、张长城、黄瑞英、陈学希、陈丽华、李赛和、黄明强、林令勇、周芝圃、黄静华、周丽璇、林勇悦等。下面介绍在潮阳潮剧团的几位:

痰火丑周芝圃:以唱念痰火曲白闻名。他以自然声为基础,适当渗透一些痰火声,使真声、痰火声、钿声结合形成独特的痰火声。如在《包公铡侄多》中饰公公便是以痰火声唱念中自如表达人物感情又给人美的享受。

老生黄明强:唱声发自丹田,洪亮圆润,念白抑扬顿挫有节奏感,善于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在(十五贯、血溅乌纱多成功塑造况钟、严天明等清官形象。他曾是县政协委员,《中国戏剧芳》刊登其业绩。

小生林勇悦:扮相俊美,是潮剧界成功用实声唱念的男小生。在定《王金龙》中饰王金龙传神生动,在其他多部剧目成功地塑造一系列青年人物形象。1989年12月被汕头市委、市政府授予“卜陲演员”称号。

旦行周丽璇:全面掌握旦行各类项表演艺术、在多出戏中能以闺门旦、青衣、花且、刀马旦应工。其唱声甜润,跌宕多姿,表演真挚、传达人物内心活动在《王金龙多》、《血溅青虹剑多》、《屠炉招亲多》、《江姐上山》多等剧成功塑造苏三、裳姑、屠炉江姐人物形象。

同时还涌现郑础华、谢蓉等一批优秀中青年演员。(陈创义 汕头市潮阳旅游官微)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