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戏不光要好看,还要耐看、耐品。最近福建地方戏经典折子晋京展演,这些折子戏表演细腻,精彩耐看,如梨园戏《吕蒙正·过桥入窑》、莆仙戏《杀狗记·迎春牵狗》、潮剧《珍珠记·扫窗会》、歌仔戏《李妙惠·哭五更》等,尤其是潮剧折子《扫窗会》,表演极富层次感,将一个利用扫窗之机与丈夫会面的女人的复杂心理揭示得淋漓尽致,令人叫绝。
潮剧是中国南方的古老剧种,有南国奇葩之称,流行于闽南、粤东、东南亚地区及世界华人聚居地。其唱腔采用闽南语系杂潮语演唱,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福建潮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云霄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作为福建潮剧的传承保护单位,近几年来不断加强对潮剧传统剧目的挖掘整理,使许多传统经典剧目得以传承发展。此次晋京展演的剧目《珍珠记·扫窗会》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作,云霄潮剧团团长何继雄介绍,该剧音乐采用潮剧独特的“重三六调”,整折以唱功为主,表演细腻,是潮剧青衣最具特色的表演剧目。
潮剧《珍珠记》讲述书生高文举于穷途潦倒中得到王员外的资助,并将女儿王金真许其为妻。高上京赴试得中状元,被奸相温阁强迫入赘。王金真千里寻夫至京,落入温氏圈套。后得温府老仆相帮,深夜到高文举书房扫窗,以求夫妻相会。《扫窗记》一折中演绎了王金真假借扫窗之机会见相公高文举,至被迫离开温府的节选故事。曾荣获福建省首届“丹桂奖”曲艺大赛金奖的潮剧团金牌演员陈葆玲,在戏中饰演王金真一角。她边扫边唱,一唱三叹,中间一段用矮步扫窗,并埋怨丈夫“你那里深宅院喜乐陶陶,有谁知你妻我时乖运蹇”,如泣如诉,怒气外露,一气之下扔掉了扫帚。但转而又想,有了这把扫帚,才能在此扫窗,才能见到丈夫,于是慌忙要捡起扫帚。黑暗中,看不到扫帚,只好蹲下用手摸索,找到后才舒心地叹了口气。接着又扫,听见屋内丈夫的声音,想叫一声“高文举”,但又怕当了官的丈夫不愿人直呼其名,因为“当官之心难料”,只好战战兢兢地用扫帚敲窗,将一个妻子渴望见到丈夫,却又心事重重,行动多方顾虑的心理表现得到位、得体。陈葆玲的表演,细腻逼真,却又充分展现了中国戏曲程式化和虚拟性的特征,让人喝彩叫好。
潮剧保留了较多唐宋以来的古乐曲,音乐曲调优美动听,管弦乐和打击乐配合和谐,善于表现感情的变化。根据乐器的不同组合,传统的剧目又分为大锣戏、小锣戏、苏锣戏。大锣戏最具特色也最为古老,唱词典雅,曲牌完整,唱腔缠绵,音乐多用重六、活五调,善于表现低沉气氛及悲怨情绪;小锣戏的剧目多是生活小戏,生活气息浓厚,音乐多用轻六、反线调;苏锣戏气氛庄严、热烈,剧目多为公堂诉讼、征战打斗戏。《扫窗会》属于大锣戏,而且曲尾的“帮腔”很有特色,风格独特,烘托气氛,表现力很强,让人大开眼界。
福建古老剧种很多,有着丰富的剧目遗存,虽然有些大戏不常演,但许多精彩的折子戏至今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些经典折子呈现了各剧种在表演、声腔方面的丰厚传统与鲜明个性,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精心呵护并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广大戏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