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日:小议,并非揭西潮剧团所演潮剧《太子劈陵》无可大议大论之处,盖因笔者水平所限,且手头无剧本、史料可稽,故只能发此小议。
(一)试谈戏剧的意义
凡戏剧上演,不无意义。唯可分为积极、消极,大小而已。观看
《太子劈陵》不免寻思,意义何在?就以题材而论,《太子劈陵》一剧表现了我国历史晋王朝宫廷中围绕着立皇后而引起的斗争,虽无涉及人民百姓,但毕竟歌颂了善良、光明正大的一方,暴露了丑恶、搞阴谋诡计的一方,并以邪不压正为结局,对于我们来说便是一个有益的借鉴。另者,观看此剧,尚可使人们了解到封建专制是一切悲剧的根源。现在,要文明、要发展、要四化,非扫清一切封建思想不可。故《太子劈陵》一剧对年青一代不无启迪作用,这该是其积极意义之所在吧!
(二)亦谈戏剧的结构
情节环环相扣,矛盾逐步深化,是《太子劈陵》一剧结构的特色。
全剧六场,前四场是因,后二场是果——无立昭阳、诬太子、鸩太后、斩太子、害谢后之因,便无救太子、劈王陵、平冤狱之果。
谢后虽无争权位之心,贾妃却有夺利益之意,为达此目的,贾妃采取的种种手段,使戏剧矛盾逐步深化,毫无牵强之处,贾妃之恶,也暴露无遗了。劈陵是全剧高潮,戏剧矛盾已达到白热化,无位高权重者,是无法解决的。赵王司马伦之出现,及平冤狱之举,就势在必然了。冤狱既平,谢后愿弃后而归里,其善确实感人。
《太子劈陵》一剧的结构是严谨的。
(三)兼谈戏剧的真实性
戏剧并非历史,其人物及情节是可虚构的,但这种虚构必须合理、可信。既在历史的彼时,出现的人物,这人物所做的这些事,必须是可能的,这就是戏剧的真实性。
如果说太子俭借作监斩官之便,救了太子良是可能的,那么劈陵之举对于一个年未弱冠的太子俭来说,则是力所不能及的。这个情节就失去真实性。
局部的失真,有时会使全剧黯然失色。如果把劈陵之举安排在遇赵王之后,由司马伦所使,则可避此弊端。(责编:郑俊镔)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