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潮剧一个未来 ——揭阳小梅花潮剧艺术培训中心纪事

在江畔的炮台镇海平路,软暖动听的潮剧咿呀之声已能耳闻。在这里,小梅花潮剧艺术培训中心,已经走过了8年历程。酷热的中午时分,穿过安静的农贸市场和左弯右拐的乡镇老街,我们一路探寻这片新芽嫩蕾、满庭芳菲的潮曲艺术之苑——

伴随着熟悉的潮语唱词,不经意间起的兰花指,眼神的微微一扬,好戏已经开演。热辣的阳光射进祠堂中央的训练场,蒸腾着小演员们的汗水。孩子们或跳跃、翻滚、后空翻或舞枪弄棒,一连串的基本功练习后,一张张小脸涨得通红。还没歇上一会儿,身训组合《折扇舞》的排练开始了。一群十几岁的女孩子轻摆手中的折扇,婀娜多姿、缥缈轻盈,伴随着乐曲的细腻传情行云流水,柔美得令人心颤……

在排练休息间隙,记者见到了吴杭、陈馥涵、吴妍三位小选手,她们刚刚在第十六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比赛中脱颖而出,一举摘下三朵金花。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最终能站在舞台中央的人,必是天赋异禀,且毅力过人者。那么,这三朵“小金花”,经历了怎样的“苦寒”呢?

她们与一般小姑娘无异,果粉、玩自拍、微博控……可也有这样的瞬间:举手投足训练有素、演唱戏曲字字珠玑、站立于人群之中亭亭玉立……你蓦然发觉:她们有些特别。

从动作到眼神都有模有样

5岁就开始习花旦的吴杭是揭东炮台镇人,至今学艺已有9年。“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听潮剧,看到村里‘唱大戏’,台上又唱又跳的,觉得很好玩。”于是在“小梅花”创办之初,她便在父母的带领下过来学戏,从此与潮剧结下不解之缘。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和磨炼,吴杭进步飞快,并开始在各级戏曲大赛中崭露头角。7岁时便荣获第十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业余组的金花奖。后来不断登台,拿了不少奖。现在如愿考上了上海戏曲学校,开始系统地学习表演专业。

据艺术团副团长谢紫榆介绍,吴杭的唱声穿透力强、表演灵活、表情真挚、甜润畅逸、张弛有度。后来老师又根据她的声线,让她改唱青衣。通过与生俱来的表演天赋以及自己的刻苦努力,吴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角色——《藏书》中的文淑贞、《智斗》中的阿庆嫂、《潇湘秋雨》中的崔妙兰、《绛玉掼粿》的绛玉、《托媒选婿》中的三媒姨、《春草闯堂》中的春草……无论是古代的千金小姐、朱门闺秀或是现代戏中的巾帼英雄,一个个都扮演得出色成功。

2008年开始学习潮剧的陈馥涵唱过花旦,也唱过彩旦。和台下腼腆文静形象迥然不同,她在台上饰演的《金花女》中金章婆这一彩旦形象泼辣夸张、刁蛮势利、表情丰富,把这一恶妇形象表演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9岁的吴妍虽然学戏只有短短两年半时间,但音质清亮、眼神传神,反串起小生来清秀靓丽。这次参赛,将《赵少卿》中的赵俊强这一恶少形象演绎得惟妙惟肖。女孩们小小年纪,在掌握了表演技巧的同时,还把对人物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在和三位女孩聊天采访中,不停地有人出入,间或要操练,要准备演出。在嘈杂的环境里乱中取静,我们的交流简洁真切,女孩们的言语都是实实在在的,当被问及获奖一刻的感想时,她们“童言无忌”:“没想那么多,比赛就当平时演出那样,正常发挥就好。”在这个时候,她们的脸上又现出同龄孩子的天真无邪。

她们说,学戏的日子很快乐,虽然接触戏曲之初,劈不开叉,因为太痛了,一边绑腿一边流泪。但因为酷爱表演,这些苦,都忍了下来,“我很喜欢在台上表演的感觉,很神气,扮相很漂亮,很有气质。”在三位小姑娘真挚的眼神中,我们看到那一份份艰辛的执着。

正如省长朱小丹为“小梅花”的题词:“雏凤一声惊四座,新梅数点报三春”, 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刻苦又可爱的孩子,才有了朵朵“小梅花”开花报春。

“小梅花”朵朵都“抢眼”

每天6点半起床,劈腿、下腰、吊嗓、练舞蹈、练唱腔……放暑假在培训班的日子里,这样的生活周而复始。老生、花旦、花生、青衣、闺门、小生、彩旦、女丑,不同的组学着不同的戏份。

一群稚气未脱的小丫头,跟着老师学着花旦的身段,一个举手投足的简单动作,看起来足以让人累得够呛。手的高度,身体的角度,还有脚步的交叉,好不容易身体协调了,还要加上唱腔。男孩们一个“前扑”,助跑两三米,手掌撑地,身体随即悬空,在空中翻了三个跟头,“啪!”落地轻巧干脆……他们像海绵一样,认真地学习吸收潮剧中的一切精华,通过与生俱来的声音特点、表演天赋以及后天老师的培养、自己的刻苦努力,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角色。一个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儿童将一曲曲经典的地方剧种,演绎得绘声绘色,丝丝入扣,一招一式都显示出潮剧传统艺术的魅力。

学了这么多年戏,有没有感到过厌倦?被采访的孩子们都异口同声肯定地说:“没有。能从事潮剧表演,是一件幸福的事,我们都在享受自己演戏的过程。”

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刻苦又可爱的孩子,才有了朵朵“小梅花”开花报春:

2005年12月,小梅花艺术团受到中潮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部的嘉奖,被授予“全国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民营文艺表演团队”的荣誉称号;在今年4月底举行的第三届“广东省少儿戏曲小梅花总决赛”中,小梅花潮剧艺术培训中心的吴杭、陈馥涵、吴妍、彭佳爽、陈雪婷五名选手均获金花奖,创造了该中心一次勇夺五个金花奖的历史;每年一届的全国少儿戏曲最高赛事小梅花大赛上,小梅花潮剧艺术培训中心总能载誉而归,至今已取得该项比赛的18个金花奖,4个银花奖;中心的学员谢紫榆、黄晓佳、吴泽霞、方沐榕分别考取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学习戏曲表演专业,成为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潮汕地区考取高等戏曲学院表演系本科的大学生; 现有22名学员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黄晓佳、谢紫榆荣获全国戏曲专业第三届“中国戏曲红梅金花”奖、“中国戏曲红梅花奖”……国内外的很多大型活动中,“小梅花”的孩子们与名剧名家同台表演,备受关注。

梅花扑鼻香,但修成绝非易事。

在一场场精彩表演的背后,在一个个茁壮成长的小演员背后,有一群甘为人梯的老师,他们将自己所学倾囊传授,为的是培养一代接班人来传承潮剧文化。每当比赛获得佳绩,台下的老师总会感到无比欣慰,因为他们看到,潮剧这一古老的剧种也在抽新芽、长新枝、开新花。

“我们从小喜欢听戏,自己想来学的。”小梅花培训中心的孩子们,希望能把握住这十几年一遇的良机,为自己的兴趣与前途找到一条成长之路。在台下,他们苦练基本功,接受封闭式训练。在人前,尤其面对镜头时,他们会不自觉地挺胸收腹,保持仪容。很难想象,一群十来岁的孩子,能对潮剧这种古老的剧种自发产生兴趣,能看懂、听懂,并参与艰辛的学习。这样一群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如此伶俐,如此执着,他们在那里唱念做打,用自己的方式描绘着潮剧梦。让人不由感叹,传统艺术自有其薪火传承的魅力。

用古老的形式追问当下现实。总会有那样的时刻,在现代都市或乡镇街道的某个角落,袅袅潮剧乐曲的吟唱格外清丽,听者未散,唱者不息……

记者手记

传统艺术薪火相传

2006年5月20日,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已在广州成立“广东省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潮剧的发展需要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一批批的潮剧新人正在茁壮成长。可喜的是,他们在学习潮剧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珍惜和热爱的拳拳之心。

记者在小梅花艺术培训中心采访时,巧逢中央台电视台《走遍中国》编导丁樵和中国社科院安兴东教授也在踩点考察,观看小演员们表演。谈及“小梅花”这一民间艺术团和潮剧这一古老剧种,两位老师都交口称赞。他们认为:传统的文明有一个衔接与冲突的过程,培育后人始终是普及潮剧的重要抓手。“小梅花”艺术团的这一群小精灵,用年轻的年华做历史的延续,挖掘传统,积极传承并勇于创新,用心传播潮剧,使戏脉得以传播延续。

让年轻一代的观众热爱潮剧,无疑是潮剧艺术得以继续发展的一大动力。看着这一群年轻的孩子,他们对潮剧内心憧憬无限,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在传统剧目日渐式微的今天,潮剧,这朵南国奇葩,依然华丽丽地绽放在每一个潮汕人的心坎,以一种更饱满、清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视听领域中。

小梅花潮剧艺术培训中心的吴泽霞正在指导小师妹。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