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有机会看了老兵最后两场精彩的演出,昨天忙得不可开交,未能一吐为快,今天有点空,心中有话发一发了。

一、开宗明义。我是今年前几个月才看到《老兵回乡》的VCD,一看完这个戏就深深地爱上了。私下觉得这个戏是近年难得一见的好戏。比潮剧界猛推的《葫芦庙》和《德政碑》还更让人喜爱。但由于VCD是九七、九八录制的,当时可能演出不长时间,显得有些粗制烂造。经过这几年的精雕细刻,戏已是越来越高水平了。由于对这个戏的深深喜欢,所以就带着批判性的眼光来认真看这个戏了(如果是垃圾戏我才懒得理了),才有些话不得不说。

二、比VCD的进步之处。由于前面四场戏未能看到,我现场看到的是最后两场,即是从翠喜发现机票那一场。看VCD心理一直觉得有股劲使不出来,这次看演员终于能让这股气发泄得淋漓尽致了。演员的表演比VCD精彩多了。特是福顺的演员方展荣把握角色的尺度这次更加准确了,健英阿姨当然更不用讲了,真是非常精彩。

看VCD一直觉得很不象老兵,流里流气的样子,唱曲也唱得很不顺畅。以前也接触过几位台湾来的老兵,好象他们身上这种流里流气的二流子性格很不明显,怎么在方的身上却是如此。在他们老兵身上有的是深深的孤独、悲伤和无奈,毕竟他们也是经受炮火磨难之受害者。在他们身上当然也有不少的缺点,如光宗耀祖的虚伪、不了解大陆情况的可笑......

这次看方演的福顺终于有较大感情的投入,唱的曲没有象以往一样唱顺口溜了,逐字逐句地把感情表达出来。特别是被老婆赶出门闾到榕树下与老婆一段对唱比之VCD有较大的提高。

三、剧本的再提高。原以为经过这几年的洗练,剧本应有较大的修改,但看了算是高潮部份的最后两场戏,在情节上好象没有较大的修改。这个戏最大的致命伤是在剧本方面。如戏中有两个大的冲突,一个应是福顺讲述在台湾花花世界的境况(如去翘尾馆、跟共产党打过仗等),另一个则是飞机票风波。戏剧如果没有冲突则不成戏剧,但我看起来,这两个冲突好象很牵强。好象是将普宁班的《金龙银凤》最后一场加以扩充一样,一样来个契走仔(一个是契妹妹),所以猜疑、不满、怨气等一并发泄出来了。

那天看现场,越看越不是味,其实番客回乡的题材很多啊,可加上祭拜祖坟的场次,诉下几十年的衷肠、苦水、泪水和思念。

冲突的题材可以是乡里老大要求捐钱修建祖祠堂、有见识的则要求修建校舍,乡中几大势力的冲突与磨擦,福顺周旋在这几大势力之中,怎样委屈求全,最后倡导教育、培育后代的势力得到胜利。这与戏中投资乡里的题材我想应该好一些吧。戏中讲中秋全村才开通电灯,他儿子哪来的实业家形象?哪来的西装领带?在80年代中期,我想潮汕地区还较为落后,投资实业还讲不过去吧。那时最多的则是兴师育人的善举。(当然福顺可能没那么多钱吧,如果有了,可能会神化台湾老兵的形象吧,不然我都想到台湾当阿兵哥了,呵,他们在台湾也是贫下阶层的阶级吧。这当然要利用他的契走仔了)

唉,够了,写得太多了,为这种事着急也是无济于事的,算是无聊的一种发泄吧。(普宁 后生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