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日上午,参加中国戏剧名家名段演唱会的全国九大剧种及本省近二十多名艺术家作客本报,参加由本报主办的“中国戏剧名家座谈会”。会上,艺术家们与中国剧协及四川省的有关领导、专家就“戏剧市场的拓展”为主题畅所欲言,以切身体会积极为中国戏剧走向市场出谋划策,现场气氛热烈。

凭实力走向市场

王蕴明(中国剧协党组书记、秘书长):戏剧市场核心是观众。戏剧要赢得市场,首先要赢得观众。各剧种要分别稳固自己的观众群,表达他们的心声、愿望。这一次,企业把全国戏剧名家请来,给观众以艺术享受,是办了一件大好事,这对企业提高知名度也有好处。成都也出了许多好戏,许多好演员,为戏剧树立了好榜样。

霍大寿(中国剧协艺委会副主任):戏剧走向市场很伤脑筋。从旧社会戏班跑码头到国家经营,艺人们确实感受到许多好处,但这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戏剧危机来源于计划经济,如果艺术老躺在那儿靠国家养活,既不利于艺术本身发展,也不利于演员队伍建设,因此,艺术走向市场不是消极做法。

这次来四川演出的艺术家都是有实力的,靠实力就没有危机感。三百多个剧种不是还有四五十个活跃在舞台上吗?如潮剧、粤剧在东南亚都很卖座,演员开着自己的小车去演出。按老体制,演员一场才几十块钱,而现在升到几千块。走向市场,打破了“戏剧消亡论”,当然,走向市场也会有优胜劣汰。

廖全京(四川省剧协副主席):戏剧走向市场是必然的,四川长富集团对戏剧的支持非常大,不仅举办名家名段演唱会,还积极支持成都市川剧院。戏剧的繁荣少不了企业支持。但是,四川戏剧最大的差距是观念,选择、排演剧目就是为获奖,投入很大,作品获奖后就不能演了。其实获奖与走向市场不冲突,没有市场的剧目获奖都是空的,好的剧目就是要既获奖又赚钱。

唐思敏(川剧评论家):有三点值得深思。第一:戏剧界人不笨又不蠢,为什么离钱那么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计划经济淡化了市场意识。第二:任何剧种都有自己特有的观众、特有的市场,都有自己不可取代的优势。第三:开发途径多种多样。可以推剧种,也可以是具体剧目。例如川剧《变脸》,从川剧中抽出,提炼完善后成为完整的剧目。

靠包装拓展市场

白淑贤(黑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省龙江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戏剧市场要拓展,一是要各剧种自身不断完善,并根据现代观众的需求,吸收戏剧的精华,创作出观众喜欢的新作品或是经典名段;二是要争取社会、领导、媒体各方的支持。比如歌星就是依靠电视传播,我们戏剧演员这样的机会少得可怜,要想法争取;三是要有眼光的企业家的支持、赞助。

每个剧种的自身建设不能停留在以前,要以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来完善自己。我们戏剧也要像歌星一样,建立经纪人制度来包装自己。戏剧演员意识不超前,整天就是练习。我们可以让每个剧种演员准备一个精彩片断,组合起来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让更多的观众认识我们,逐渐推入市场。

前几年,由于龙江剧院没有演出场所,我们通过社会赞助在哈尔滨开办了一家大森林酒店作为剧院的演出基地,组织剧院演员在此演出,演员发放基本演出费,相信过几年戏剧会比现在好。

陈学希(广东潮剧院党委书记、院长、国家一级演员):要拓展戏剧市场,所有的艺术家都要换脑筋、改变观念。戏剧单靠政府拨款活不下去。一个剧种、一个剧团、一个演员要有自己的品牌,名牌才能产生效应。要大力兴办文化产业,用活剧院的无形资产。潮剧院已建立了经纪公司,有专门的业务员对外联系演出业务,这些业务员平时没工资,根据联系的业务进行5%的提成,业务员的积极性很高,每天都四面联系。现在潮剧院每年演出100多场,去年演出收入有400多万。

除了演出,潮剧院提供母带,由香港一家公司出资600多万元,出版了100部经典潮剧VCD,香港公司返还潮剧院200套VCD,按3000元一套,潮剧院不花一分钱也有60万元收入,这样既广泛宣传了潮剧,剧院又有不小收益两全其美。潮剧院专门建立了一个名为“潮剧大观”的网站,一年要接待20多个国家的观众访问,通过网络介绍戏剧,范围广泛效果很好。

任跟心(2001年“二度梅”获得者):戏剧拓展市场一要自身改革,二要靠合理包装。山西有30多个剧种,30多位梅花奖演员,剧团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好作品以及名演员就很难占领市场。歌星一盘伴奏带就可以登台,而戏剧艺术需要演员团结塑造作品。戏剧的创作思路就是要适应市场,好听、好看、好懂的又有艺术魅力的作品,观众肯定喜欢。蒲剧《土坑上的女人》就是根据市场要求,运用戏剧规律操作,经过全新包装推出的新作。很多人都主动找上门来联系演出,剧院一口气连演出了18场。 放下架子闯市场

于魁智(京剧表演艺术家):我在中国戏剧学院研究生班的毕业论文就是《浅谈京剧市场》。一个剧种也好、一个剧团也好,乃至一个演员,要想生存发展,主要靠自身。因为竞争的激烈、残酷,不仅是京剧、戏剧界,而是每一个行业。这首先要求演员本身加强团结,其次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自信心也很重要。那些明星、大腕们看起来似乎艺术比我们高,但细想起来,戏剧作为融合了唱、念、做、打、灯光、舞美、音响等在内的综合艺术,一点不比他们差。

现在外来艺术对本土艺术冲击很大,北京现有10多个京剧团,京剧演出市场面临剧团多、演出场地少、观众有限的困难境地,如何在小市场的有限条件下以自身较高的艺术水准更多占有市场,这是我思考最多的问题。

金不换(河南鹤壁市豫剧团团长、豫剧丑角表演艺术家):农村是地方戏剧的重要市场。我的剧团就是以农村为演出阵地,常年演出。河南一个地级市就有两三个豫剧团,依靠政府拨款很难,企业赞助也是暂时的,剧团只有自己找饭吃。

说来大家可能不信,河南很苦,剧团多。我们剧团55个人,从大年初一到现在,每天都有演出,挣得来就有,挣不来就没有。剧团在我来四川的这三天停止了演出,没办法,我不出场,观众是不给钱的。我也考虑了,以前大腕儿,包括我在内,与人说话总有一种距离,所以剧团要放下架子,就能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另外现在有些演员住不在农村住,吃不在农村吃,行要小车,老百姓一看,谁还敢接待?我们剧团一点负担也没有,只要提供食水电就好。现在,我们每天演出三场,每场两千多块钱,演员很肯干,领导也支持。

名家观点整理

●戏剧演员,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硬功夫。比那些什么星、什么腕儿的可是强多了。

●为什么歌星可以天天上电视,我们戏曲演员被放在一边?就是春节晚会也只是个配盘儿。这是因为媒体对我们很忽视。

●戏剧艺术中有中华民族的精髓,请大家不要把它随意抛弃。

●山西四大梆子,三十多个“梅花奖”,多得领导都烦了,所以,市场还得靠自己去竞争。

●过去的演员演出完后睡后台,现在动辄要星级宾馆,脱离了农村,脱离了老百姓,还怎么走入市场?

●戏剧创作不能为拿奖而拿奖,没有市场的戏拿到奖也是空的。拿奖与市场应统一。

●剧目创作应融入现代观念,把畅销小说(如武侠、言情)改编成戏剧剧目,说不定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记者刘黎黎实习记者罗云燕 四川在线消息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