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龙湖区外砂先后办起老正顺香、新正顺香、老中正顺香、中正顺香、老三正顺香、老源正兴、老正兴、中正兴、玉和兴、正华兴、玉正兴、怡正兴、四顺、六顺、新天彩等15个戏班。其中三正顺香、四顺、六顺由凤美人最先创办的。在潮剧史上,一乡之地办起这么多戏班,实属罕见,故被誉为第一戏乡。

外砂潮剧戏班开创于清朝中叶,最先由澄海上蓬金砂乡(今外砂)凤美村人起戏组班,有“四顺”、“六顺”、“三顺”三个班。约清道光年间,蓬中村谢之春把“六顺”和“八顺”班合并,改名为“玉正兴班”。清同治三年,华埠乡陈杰正(别名歪太)组班,计有“老正兴”、“中正兴”及“正华兴班”。同治九年,因潮州总兵方耀(普宁人)在外砂清乡时,为解纠葛,班主将整个戏班作为礼品,送与方耀。陈杰正长子陈义大又从外地买进正丰班,并更名为“老正兴班”,恢复了陈家三班红。其时已有名演员老旦乖补、乌衫勇盛、和顺、小生造坚、唐生净角才忠等。主要剧目有《蒋兴哥休妻》、《两凤争鸾》、《烈女报夫仇》等。清末,凤美人等再度组织三正顺香班。不久,该戏班又转卖给凤窖人陈家泽,而自己又再起中正顺香班,名演员有乌衫清正、小生芫荽,代表性剧目有《桃花案》、《孟丽君》等。同期,李厝村武秀才王泽鹏组起“正顺香班”、“新正顺香班”及汉剧“新天彩班”,名演员有青衣崇喜、汉藩、小生松青,代表剧目有《三娘挑经》、《白高粱》、《三戏白牡丹》等。民国初期,有林厝人王倦向沙尾李(现汕头市金砂乡)买进老元正班;1926年有东溪人王锡岑组潮剧玉来春班;又有王俊人、王成喜组建青光潮剧社;上社岭南学校王盛辉组建岭南潮剧社。
从清朝中叶至抗日战争前夕,外砂各乡村共建戏班十五班。这在当时澄海县来说,外砂的潮剧戏班已达到鼎盛时期。这时期,各戏班四出演出营业,活动范围很广。每年插早稻后,戏班多到江西、福建等毗邻省市巡回演出,或留潮汕本地演出。每年农历腊月末,各戏班归回家乡,拜神聚餐,称曰“煞鼓”。正月起又在家乡一带演出,盛况空前。时常是一村同时请了几台戏班比赛演出。

随着汕头开埠与海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外砂的潮剧班也相继赴东南亚一带演出。中正兴班于1918年和1925年先后两次出国,辗转于香港、泰国、马来亚、印度尼西亚等地,颇享盛誉。其中,中正顺香班,一直在泰国营业已40余年,现在仍由凤窖陈家泽的孙子陈国奎任班主。1939年,潮汕沦陷后,戏班因生意萧条,日食难度,大多不得已而散伙。如老正顺香班、三正顺香班这段时间,于潮阳、揭阳一带谋生不得,只好外出至海陆丰、福建一带演出,生活仍难解决。老正顺香班不得已而廉价卖给莲阳北湾村陈遂良,三正顺香班卖给莲阳陈雄。后陈雄再卖给汕头“色味罐头厂”经理陈春富(凤窖人);老元正兴班卖给澄海溪南陈汉英。潮剧戏班云集之外砂,至此消散殆尽,一蹶不振。

外砂潮剧100多年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在今天看来,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