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知名剧作家宋麟锵编剧、澄海潮剧二团创作的新编无场次潮剧《红头船》,继入选第二批广东省重点剧目之后,又将选荐参加第11届广东省艺术节。
一个民营剧团,一部用地方剧种来诠释家乡“红头船”的新编大戏……《红头船》无论是从题材、立意,还是从方言的运用、台词的编排等角度来看,都称得上是一部极具“潮汕本土性”的原创经典。11月14日晚,该剧将在广州蓓蕾戏院精彩上演。
地方剧种演绎家乡题材
《红头船》一剧讲述了清代乾隆年间,樟林农民林志刚告别亲人,乘红头船到暹罗谋生。他在与泰人朝夕相处,传播潮汕生产技术,后又回到樟林,协助官军扫清海上丝绸之路的障碍,并投身红头船业,为发展中外贸易继续扬帆。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编剧宋麟锵和澄海潮剧二团的创办人吴亿汉都是土生土长的樟林人,且深为前辈的“红头船”精神所震撼。宋麟锵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听说很多红头船的故事,早有将红头船的故事搬上舞台的想法,“戏曲产生于民间,向来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形式演出,以尽可能地‘亲近’人民。”宋麟锵认为,潮剧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早已为观众所接受和欣赏,以这样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来表现道道地地的本地题材——“红头船”,能更好地扣动观众的心弦。
地方民俗结合当代元素
与潮剧的传统表现手法有所不同,《红头船》借鉴了现代戏剧影视的手法,采用无场次的结构法,加快戏剧节奏。作品不仅塑造了樟林纯朴农民林志刚、潮汕妇女典型的林家婆媳和地方恶霸代表的李贵奶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还配合剧情,在剧中表现“彩场曲”、“双棚窗”等传统技法的同时,也融入了傣族舞蹈和泼水节、宋江节等异族歌舞场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地方民俗结合当代元素的尝试恰恰是对潮汕本土文化的一种艺术再创造。
“把过去某一历史时期的生活搬上舞台,不能将其生活进行机械的展览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宋麟锵表示,只有做到沉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当代意识两者兼顾,通过展示当时的社会形态以及剧中人物的命运、心理变化,才更能引发观众对生活的思考和联想。
剧种简介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潮州白字(顶头白字)、潮曲,主要流行于潮汕地区,是用潮州话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潮剧以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及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素有“南国奇葩”的美誉。
作为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的潮剧,具有浓郁的民俗色彩,是潮州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