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陈燕鸣的名字就跟饶平潮剧团连在一起。她是剧团代表人物,在舞台40多年扮演过现代戏《红灯记》的李铁梅、《古堡恩仇记》的春花、《红霞万朵》的唐国凤等,以及古装戏《陆文龙归宋》的柳瑞云、《小刀会》的周秀英、《红鬃烈马》的王宝钏、《弓剑情》的冯娟娘、《歌女剑刺江西王》的杜鹃鹃、《十五贯》的苏戍娟、《樊梨花》的樊梨花等人物形象,遍及青衣、闺门旦、刀马旦、老旦、小生等行当,多次获省、市、县的表彰,其独具魅力的唱腔艺术更是深受观众追捧。
一生扮演近百个人物角色
陈燕鸣今年70有奇,脸庞清秀,身姿纤巧,优雅又有活力。她出生于潮安区庵埠镇一个村庄,自小喜欢唱歌,原本打算接受专业声乐训练,由于堂姐陈丽璇(潮剧知名衫裙旦)考入了三正顺潮剧团,使陈燕鸣计划好的人生轨迹由此也转了一道弯,13岁时她在长辈的引领下,考入饶平县潮剧团,成为一名潮剧演员。
学戏的日子虽苦犹乐,那是陈燕鸣一辈子难忘的美好时光。袁海、王春水等师长悉心调教,向她传授潮剧唱腔和表演技艺。豆蔻年华的陈燕鸣,袅袅婷婷,如春天里的一株小树,在艺术的阳光雨露滋养下茁壮成长。少小离家,独自在剧团生活,难免想家,想家时,陈燕鸣背地里一个人静静地哭。她很用功,每天早早便起床练功吊嗓,为达到举步轻盈的舞台效果,每次压腿都绑上50斤的锤子,一次不慎被硌伤了腿,从此落下了病根,一遇天气变化,脚腿便隐隐作痛。对她的勤奋刻苦,师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1959年,学戏两年的陈燕鸣出师登台,在潮剧折子戏《凤仪亭》扮演倾国美人貂蝉,唱腔明亮纯净如乳燕初啼新声,扮相清新秀丽如蔷薇初绽嫩蕊,走进了观众的视野。尔后,凭借扎实的艺术功底,陈燕鸣在《赵宠写状》《王莽篡汉》《桃花梦》《王老虎抢亲》《南国美人》《太子回宫》《薛仁贵征东》以及《龙江颂》《枫树湾》《海上渔歌》《红梅》等戏中,以富有内涵的唱腔与真挚生动的表演,塑造了近百个个性鲜明的古今女性艺术形象,跻身潮剧名演员行列,其中古装戏《弓剑情》《歌女剑刺江西王》还兼执导。
积极探索形成独特演唱风格
在舞台实践中,陈燕鸣发现,潮剧传统的实声演唱,高音时易出现“吃紧”和“逼激”,特别是演唱高亢的现代戏,这种“硬碰硬”的演唱方式,更容易磨损声带,甚至让嗓子“折戟沉沙”。经过不断的摸索、尝试,陈燕鸣找到了一种“真假声结合、咽腔共鸣”的唱法。她在保留潮剧传统唱腔意味的基础上,通过糅合西洋歌唱和京剧唱腔的先进方式,拓宽了音域,突出了音量的强弱变化,增强了唱腔的表现力,从而形成个人独特的演唱风格。陈燕鸣的唱念,发音纯正,咬字清晰,音色甜美,运腔自如,收韵规整,尤其擅长运用声情并茂、细腻多变的声腔来刻划人物丰富的内心感情,即使是迂回低诉的潮剧“活五”曲,亦能收到满意的艺术效果。
陈燕鸣的唱法,音域可达到F调的5-3,在大演现代戏的60-70年代,她的唱腔技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1972年陈燕鸣参加潮汕代表队赴省会演,演唱的鼓词《雨夜飞车》以及潮曲《只盼着深山出太阳》等“常宝选段”,唱腔圆润婉转,真假声过渡自然,被专家们认可为潮剧唱腔改革的可行之路。
不过,采用假声唱法,虽能抵达高音,但也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咬字含糊,二是高音时音量不足。陈燕鸣通过调整呼吸方法,很好地克服了上述问题。而真假嗓几近完美的结合,使她在声带发炎的情况下仍能“救场”。一次下乡演出,燕鸣是主角,可当天她扁桃体发炎严重,已经化脓了。戏比天大,医生用针管为她抽掉堵塞在喉咙的脓水,燕鸣当晚依然以饱满的声腔演完了整出戏。这让剧团同事和知情的观众大为惊讶!陈燕鸣说,由于采用真假嗓,发音时大大减少了对扁桃体的摩擦,因而能克服喉炎进行演唱。
不忘初心毕生留守在县剧团
1975年7月,成立伊始的汕头地区青年实验潮剧团,向各界招揽艺术人才。才艺出众的陈燕鸣成了剧团招募的对象,青年实验潮剧团力邀她加盟演出。一个是县级剧团,一个是地区剧团,何去何从本来不难选择。
可陈燕鸣却为难了,近20年过去,自己与饶平剧团已建立了唇齿相依的深厚感情,“饶平剧团”这一标签深深印在她的心坎上。她思潮起伏,想起往日师长们对自己的栽培,使她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丫头,成长为知名演员;想起平日里与剧团同事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着一旦自己走了,剧团以后将如之何……种种牵挂,让她一时竟难以割舍。
剧团领导获知消息后,找陈燕鸣谈心,挽留着她,希望作为台柱的她能留下来,继续为剧团做贡献。本来就依依不舍,加上领导的悫诚相留,没有待价而沽,陈燕鸣就这样留了下来,先后三次都没有走成,继续留守在潮剧的最前线。虽然没有在更高的平台上绽放才华,但陈燕鸣却收获着一份美丽。
年华如水。昔日舞台上的风华女子,如今已年逾古稀,难以忘却的,仍是此生这份深厚的潮剧情,一路而来,这份情感显得越发醇厚纯挚,陈燕鸣把这份深情,融入到她的唱腔和表演艺术之中,馈赠给观众,也带给后学者……
陈燕鸣在潮剧《陆文龙归宋》中饰柳瑞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