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明朝中期揭阳城乡各地就有潮音戏活动,光绪年间,揭阳戏班如雨后春笋,特别是渔湖因办戏班时间长、数量多而名闻遐尔,有“戏地”的美称。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京岗村创办的荣天采,塘埔村创办的永赛梨,燎原村创办的四季兴。还有曲溪寨内村创办的老玉春香、中玉春香、三玉春香。这些潮剧团演出精选优质剧本,挑选优秀演员演出潮音戏,并以其唱腔优美柔媚、激越清扬、韵味十足而深受城乡人们的喜爱。当时揭阳城乡各地,每逢时年八节,游神赛会,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富商巨贾,逢寿宴喜庆,都要请戏班演戏,大都通宵达旦的演出,有时连演三五天,热闹非凡。演出的剧目主要有《苏六娘》、《荔镜记》、《金花牧羊》等,这些节目深受城乡广大群众的欢迎,许多剧目至今仍为保留节目。

民国时期,揭阳城乡各地涌现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戏班。如炮台岭仔村的老源正和老潮兴,龙头村的老顺兴,登岗港口村的新源正兴,曲溪潘龙村玉春香,锡场华清村的老宝顺兴,桂岭龙岭村的老怡梨春,庵后村的老梅正,建豪村的老正天香,白塔古沟村的老怡梨春,玉窖新寨村三玉春香,还有渔湖江厦村的老源正。陇上村的永乐丰,西寨村的盛世兴等等。这些戏班招募各种艺人,配备各种服饰,布景,每逢各种传统节日,抑或是各种婚丧喜庆,各乡村及大户人家纷纷请戏班搭台演戏,许多毗邻乡村群众争相前来观看,自发品评各个潮剧班的优劣。当时的戏班分“四大班”、“三大班”、“戏王”、“大戏”、“戏尘”。凡是称为潮剧“四大班”(即“大戏”)的,必须配备有“大额头”(即名艺人),要“六柱齐”(即名导演、名司鼓、名领奏、名小生、名旦、名青衣。)要会演出“锦出戏”(即精彩的短戏)。总之,潮剧“四大班”要求戏班要实力雄厚,阵容整齐,戏服要高档,布景要有新意,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这一时期戏班演出的潮剧主要有《扫窗会》、《杨令婆辩十本》、《闹钗》、《张古董借妻》、《王金龙》、《桃花扇》、《红鬃烈马》等,其中《扫窗会》、《杨令婆辩十本》、《闹钗》被誉为“百花潮中的三块宝石”。

上世纪五十年代有玉春香和榕江二个专业剧团,六十年代主要有揭阳一、二剧团,七十年代后除了揭阳一、二剧团外,还涌现了许多业余剧团,如炮台潮剧团、渔湖潮剧团、东山潮剧团、曲溪潮剧团和锡场潮剧团等。揭阳潮剧团不断探索潮剧发展新途径,推陈出新,演出了许多质量上乘的潮剧。如大型历史剧《丁日昌》、《春草闯堂》、《秦王李世民》、《段红玉》、《父子三登科》等等,其中《丁日昌》数度赴北京和省参加汇演,深受各界人士的好评。这些潮剧以其精湛的演技,出色的舞台表演效果而深受城乡人民的喜爱。2006年,揭阳市潮剧团选送节目参加广东省第五届戏剧演艺大赛取得1金1银5铜的好成绩,青年演员蔡彬主演的潮剧节目《战马超》荣获金奖。近年来,许多乡村、个人也纷纷办起了私人剧团,例如炮台个体老板陈江哲先生痴迷潮剧事业,他斥资办起了揭阳市小梅花艺术团,招收了一批9岁至17岁的具有潮剧表演天赋的业余小演员,表演了一批潮剧经典剧目,如《告亲夫》、《龙井渡头》、《钗头凤》、《赵少卿》、《十五贯》、《十八相送》等,深受观众的欢迎。多次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并屡屡夺得金奖,其中饰演彩旦的方沐蓉在《逼写离书》中以扮演刁蛮、泼辣的美娘形象而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金花奖。2006年11月,小梅花艺术团参加当年潮剧(广州)国际文化周,表演大型潮剧《告亲夫》,小演员们以精湛的演技而倾倒了羊城观众,享誉花城。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