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南曲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早就流传于潮汕,1958年在揭阳出土的嘉靖(1522—1566年)写本(残缺),为研究明代演出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资料,也为潮剧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几百年来,潮剧艺坛只有一些《琵琶记》的折子戏。如今,澄海潮剧团把全出《琵琶记》搬上舞台,并带到香港演出,是潮剧界一件大事,值得大书特书。
著名戏剧家郭汉城、谭志湘把高则诚的原本四十二出压缩改编为六折,基本保留了原作的风貌,使剧中的精华能为当代观众所接受。潮剧知名作家林丰老先生根据著名戏剧家郭汉城、谭志湘改编的本子改编为潮剧,王立勤为其谱曲,都保留了古朴的艺术特色。根据剧情发展全部用潮曲的老曲牌全套的头板、二板,只是在人物唱腔设计上采用转调,以充分发挥演员的唱功特色。舞美设计也是简单古朴的风格,《吃糠吃秕》、《难描难别》、《亦悲亦喜》三场戏的布景是,破旧萧条的草堂、旧案椅、孤寂的墓地、村外荒旱的景象;就是在建章宫前、牛府花园及牛小姐的绣阁三场戏的设计,也绝无艳丽堂皇的大而华的景,而是两条垂帘点缀,用幻灯景写意。总之,编导、舞美、音乐的艺术创作都统一在古朴无华的风格中,极力为角色塑造性格,提供恰如其分的规定情景。成为剧目成功的特色之一。
另一特色是演员成功的表演。郑莎塑造赵五娘,扮相端庄大方,敦厚和蔼可亲。在第一场的“南浦嘱别”时,她既怨公婆行事偏颇,让新婚2月的夫君去赴试,又怕阻试会引起公婆的责怪;难舍难别又不得不别,只好劝夫安心赶路。在唱“他那里,漫凝眸,马行十步九回头”时,真有情浓似酒的效果,她用弱声、顿音,表现复杂心情,既凄切又缠绵。郑莎声情并茂的唱功,令观众不禁为之一掬同情泪。从而刻划了一个敦厚温柔、孝敬尊长、勇于承担苦难、自我牺牲、刚强而深沉的鲜明的个性,体现了中华民族贤淑的传统美德。陈永锡饰演的张广才,虽然戏不多,但唱做念都很出色,刻划了一个睦邻恤贫、见义勇为、正直豪爽、讲义气、重承诺的形象,同样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唤起观众的共鸣。这个人物的刻划,简洁苍劲,颇有力量。
蔡伯喈是个性格颇为复杂的人物,他不是一个感情浅薄、心地虚伪的角色。他的背亲弃妇、入赘相府是被逼的。他本不想离开新婚燕尔的赵五娘、年已八旬的双亲,但父命不得不从,封建的全忠全孝不得不遵,明知难于摆脱,偏要与之斗;考中状元后,为了五娘和双亲,他曾辞官、辞婚(牛丞相的招赘),几个回合败下来,内心感情更复杂。偏之又遇到善于体贴、贤淑的牛小姐,对她又还有情。他的种种矛盾的感情是真实的,牵动着人心的。蔡植群简直把这个角色演活演神了。作为新科状元,他扮相俊采倜傥,做工落落有度;他以细腻的唱工来抒发内心的矛盾;辞官、辞婚时,唱腔高亢,以表达慷慨正直;南浦别妻和琴诉荷池中,又以凄切深沉的唱腔,表现内心感情的煎熬。郭汉城先生曾指出:作者既同情他又批判他,技术高明的作者往往把两种成分溶合进每一个细微的情节里”。应该说,艺技高明的演员,也把这两种成分溶合进每一个动人的唱腔和表演中,不少悲剧场面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郑莎和蔡植群都是澄海潮剧团的台柱,从艺已20余载,塑造过众多的艺术形象,他们凝情于戏,声情并茂,做工细腻。现在,在这个古典名剧中又较为成功的塑造了赵五娘和蔡伯喈,吴史英饰的牛小姐、杜共希饰的牛丞相等等,都恰如其分地刻划了3人物性格,整台戏的演员阵容很称职、很和谐统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