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线穿珠 百花鲜妍
——试析《刘明珠》电影本的创作特征(下)
前两期分析了《刘明珠》电影本的前三个创作特征:结构严谨,此呼彼应;首重文采,儒者情怀;表现手法丰富,戏剧冲突强烈。这一期谈最后一个创作特征。
四、细节别致,器物匠心。
《刘明珠》的细节编排别致,有多处可圈可点。
王府侍婢迎风初遇刘明珠时,彼此都有戒心。刘明珠和王夫人先在西廊边,借残阳余光分珠别色,后移至东廊边对月拣择。迎风想相帮苦于无从下手,无意间看到地上有一粒珠子,便将其捡起,投入珠盒。刘明珠与王夫人会意,对迎风的防备有所减弱。随后迎风见左右并无外人,便搬来椅子,参加拣珠。由一粒珠子“拉近”了三个人的距离,形象且富含寓意,迎风被刘明珠、王夫人所接纳,就如这粒散落的珠子,融入其中。
番使乔装道士,会见朱厚燔,一开始朱以为来人是陈文风的信使,只招呼“一旁坐下”,读信明身份后,连忙改口“请上坐”。这时,兵部侍郎苗横亲自捧茶敬客,口称“失迎失敬,贵使勿怪”,番使应道“侍郎言重了”。苗横见番使对其知根知底,一时谔然,接着打哈哈以掩饰尴尬。朱厚燔一方对来人底细毫无所知,而番使却对其了如指掌,这种大落差衬托出番使的洞察入微,夷冦一方的有备而来。
朱厚燔恼恨太后密谕海瑞查案,搜寻篡位罪证,盛怒拍案,将番使送来的珍珠打翻在地。苗横、吴费仁和迎风等人急忙择珠,番使却与奸王耳语,朱随即嘱咐“不必分色捡起”,随后打轿进宫。此后迎风在飞凤阁,见彩珠五色杂陈,惊呼“哎呀,原来早有打算”,方知是计。此为乱珠计。太后寿诞前夜,苗横怀疑串珠民女为刘家之后。番使催促朱厚燔早除后患,以手指比划炉香缭绕的熏炉,朱厚燔会意连称“高见”。此为焚楼计。两个毒计都是应景借势而生,顺理成章,不见斧凿痕迹。
戏中在器物运用上,也令人叫绝。
一是车家灯。在枫树坡孙家,贺妈妈见天色已晚,提来一盏囊莹代烛的“车家灯”。刘明珠出于好奇,持灯探照,骤见墙边供奉的亡父灵位,失声痛哭,继之与贺妈妈说明身世,并在其指引下,到荒山祭奠亡灵。车家灯的再度出现,是在飞凤阁,迎风谎称送夜点,捧灯上楼,以利夜间串珠。刘明珠随即认出车家灯,接着很自然地与迎风说起在枫树坡获其母亲救助的经过。
一盏车家灯,两次亮相,各有妙用。第一次,让刘明珠找到了亡父遗踪;第二次,迅速拉近了刘明珠和迎风的关系。囊萤代烛,源自“囊萤夜读”故事,尽管现代已证实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不过作为一个美好的励志故事,还是为人们津津乐道。《刘明珠》中的车家灯,是基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诞生的创意。这盏灯一头连着贺妈妈,另一头连着她的女儿孙巧瑛(即迎风),母女一前一后,分别为刘明珠的上京和串珠,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是如意。为搜集奸党罪证,太后御赐海瑞九凤玉如意,以方便行事。玉如意和尚方宝剑一样,是特权的象征。最后一场戏,太后因刘明珠串珠有功,厚赐黄金万两,遭拒绝后,转赐铁如意。刘明珠先是依然坚拒,在听了穆宗“如意在手,好比钦命在身:行事从心所欲,权势大过公卿”的解释后,顿时醒悟,谢赐之后用铁如意打死了奸王朱厚燔。这把铁如意,实则是太后不加明示的杀人刀,刘明珠猜透了用意。
两把如意,材质各异,都是太后手中的法宝,用于对付不同之需。玉如意高贵无比,代行皇权;铁如意厚重坚实,充当利器。玉如意和铁如意,物性有别,在剧中各尽其用。
潮剧中器物运用独到的剧作,还有《告亲夫》中的诗帕。一开始诗帕是盖良才赠与颜秋容的信物;良才悖信弃义之后,秋容“耻看旧时物,越增今日悲”,诗帕成了不堪回首往事的见证;文淑贞和若云状告豺狼时,良才否认罪行,诗帕上有笔迹和题名,它又成了罪证。
以器物作为剧情线索依据的剧作,还有不少,如《张春郎削发》《罗衫记》《白玉扇》《香罗帕》等等。如《张春郎削发》以一束头发贯穿全剧,有“削发、报发、闹发”,以及“结发”等场次;《罗衫记》以“赠衫寻子”和“对衫认亲”场次相呼应。这些以器物为主要“戏藤”的戏出,剧情发展大多能够环环相扣,并将器物之名嵌入剧名,让观者印象深刻。不过有的显山露水,有刻意之嫌。《刘明珠》中的车家灯、玉如意和铁如意,《告亲夫》的诗帕,更似信手拈来,充满机趣。
《刘明珠》电影本,亦戏亦文,宜演宜读,既是好剧本,也是好文字。郑文风先生凭借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创作技巧,在电影导演谭友六先生的帮助下,像戏里的刘明珠一样,善于引线穿珠,将旧本、歌册、民间故事里的素材,通过创造性的整理提升,蔚为大观。《刘明珠》就像一件巧夺天工的“百花衣”,即使时间流逝,也掩盖不住隽永的艺术魅力。
(全文完)
原载《汕头广播电视报》2013年6月27日(756期)“文化·潮艺版”
备注:铁如意,铁制,形如手而弯其指,有长柄,背痒时用以抓爬,故又称如意爪杖。北宋哲学家、易学家邵雍,在其《伊川击壤集》中有《铁如意吟》:“此物铁为之,何尝肯妄持。长随大鼈子,永伴小车儿。击碎珊瑚处,敲残牙齿时。谁能学此辈,才始入鞭笞。”诗句称铁如意能击碎路障,为行路人提供方便,并赞其不畏阻力,鞭笞自我不良习性,堪为师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