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投身艺术,半个多世纪从未缺席,为潮剧梨园增添了近百个光彩人物,拥有“铁嗓子”、“戏布袋”、舞台“常青树”雅号——潮州市潮剧团著名演员许淑婉,是一位将艺术与舞台视作生命全部的人。
她的唱腔,高亢明亮,穿云裂石,扣人心扉;低时如泣如诉,委婉动听,沁人心脾,呈现给观众听觉审美享受。在表演上,她文武兼备,雍容大度,声情并茂,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凭借着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无私奉献,许淑婉成为潮剧演员中的翘楚人物,并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员、广东省先进工作者、潮州市优秀演员,德艺双馨潮剧艺术名家。
“铁嗓子”成“镇棚”之宝
许淑婉1946年出生于潮州市郊一个教师家庭,成长的岁月里,正赶上了戏曲改革,潮剧艺术焕然一新的时代。天生一把好嗓子的许淑婉,从小便浸润在一曲曲“动过宫墙”的潮音中。14岁那年,路过原潮安县正天香潮剧团招新现场,她一时兴起去面试,就这么进了剧团。涉戏仅4个月后,许淑婉便正式登台了,并在折子戏《撞马》中以刀马旦主演红玫瑰,一炮而红。
那个时代,没有包装,也少见宣传,有的是纯粹的艺术比拼,凭实力说话。许淑婉深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从踏进梨园的那天起,她的努力和拼搏便是出了名的。于是乎,在阵容强盛的剧团,在一众艺术人才中,数十年间,她依然显得那么出类拔萃,那么引人注目和不可替代。很多戏,古装的,现代的,她都是不二的主角。
行内人都知道,许淑婉有 “铁嗓子”的美称。她音色好,声线厚,乐感好,哪怕是一个行腔,一个转韵,都具有节奏感和音韵美。《宝莲灯》的三圣母,《三凤求凰》的蔡兰英,《巡按审母》的柳玉婷……一个个角色,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真挚生动,婉丽动人,唱出了人物,唱响了剧目,也唱红了她自己。即使到了古稀之年,其明亮的声线,饱满的气息,仍让观众啧啧称赞。
她的声腔无形中还成了剧团的“镇棚”之宝。下乡演戏,台前时常哄嚷嘈杂,许淑婉一出场,那坚实淳厚、颇具穿透力的音腔,一下便把观众给“镇”住了,棚前顿时安静了下来。
“戏布袋”演遍大部分旦行
戏曲中有一副名联:“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许淑婉的功底扎实,戏路很广,能胜任不同行当、不同性格的角色。她初入行学花旦和刀马旦,尔后她刻苦钻研,闺门旦,青衣,老旦,甚至反串小生、女丑,皆手到擒来,演谁肖谁,是潮剧界偻指可数的“戏布袋”。
1978年前后,潮剧开始恢复古装戏,正值盛年的她在潮州戏院主演《小刀会》的周秀英,连演两个月,场场爆满,引发轰动。那种满城争看、满座叫好的盛况,迄今仍成为剧团人津津乐道的光辉历史。排演《三请樊梨花》的时候,许淑婉年已不惑,但她唱、念、做、打,一应俱全,以刀马旦应工樊梨花,在剧中不少阵前对垒的武场,边唱边武,游刃有余,特别出彩。
“主要是要熟谙剧本,抓住人物特征,才能演出不同的这一个。”婉姨道出了她演戏的“堂奥”:每接到一个角色,她都熟读剧本、细研人物,从身份、性格和情节入手,对唱词、对白反复吟哦讽诵,找准情绪和语境,并通过运用唱念、表演程式等综合化艺术手法,以及生活的体验和提炼,融液浃洽,实现传统与生活严丝合缝的嵌合,使人物丰满厚实,不流于脸谱。
80年代初她在《莫愁女》中饰演邱彩云,把表面惺惺作态实则暗里藏奸的少夫人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特别是其耍尽机关挖眼夺情迫害莫愁的行径,更是引起了“公愤”。一次演出完后,在后台卸妆的她,竟被观众团团围住,指着叫骂。许淑婉没想到,自己第一次演“坏人”会落得“千夫所指”。其实,这正是她逼真表演带来的“后果”。
“常青树”续写潮剧情
从投身梨园到正式退出,许淑婉横亘潮剧舞台长达半个多世纪。50余年间,她心里始终装着观众,从未离开过她心爱的潮剧。她平均每年有两部新作问世,一生演了近100个角色,包括《二度梅》中的陈杏元、《金花牧羊》的金花、《御园辨亲》的王素梅、《红灯记》的李铁梅、《七日红》的宋冰云等,是名副其实的舞台“常青树”。
许淑婉在潮剧《莫愁女》中饰老太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