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5年,继川剧《红梅赠君家》之后,市川剧院根据有着400多年历史的传统戏《红梅记》改编的新版《红梅记》,昨日再次登上川剧舞台。此次新版《红梅记》由著名编剧徐棻操刀改编,梅花奖演员陈巧茹、孙普协,青年演员王超,著名川剧演员蔡少波等加盟。昨日下午,该剧在锦江剧场举行首次试演,除了吸引了马识途、李致、陈智林等本土名人外,著名文人余秋雨也携妻子、著名表演艺术家马兰前来观看。传统川剧的无穷魅力征服了现场近千观众。
传统精髓有了现代包装
据了解,《红梅记》是明朝周朝俊所写,是当时“南戏”中的名剧,该戏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古老剧种几乎都有这出戏。值得一提的是,《红梅记》是川剧“四大本”传统名剧之一,它的艺术价值和知名度毋庸置疑,昨日演出现场吸引了近千观众。谈及为何改编该剧,徐棻告诉记者,《红梅记》是出老剧,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和鲜明艺术个性,为了向观众展现古老戏曲的现代传承状态,他们尝试着以“内瓤传统而包装现代”的方式,让川剧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川剧特色表演“集大成”
昨日《红梅记》演出现场,观众大开眼界,随时都能发现传统川剧的特色表演。戏剧评论家曾评价川剧具有人气、仙气、猴气:“人气”指的是这一古老剧种虽有严格而完整的表演程式,但并不僵化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仙气”指的是它在刻画人物或表达感情时,常有出人意料的“神来之笔”;“猴气”指的是它风格中很特别的那种活泼与机灵。在《红梅记》中,川剧特色表演被鲜活地植入到演员的演出中,观众随时都能有惊喜,不仅看到了变脸、吐火等川剧绝活,更有提火巴人、剪眼神、影角、藏刀等传统特色表演,不少观众禁不住大呼:“《红梅记》把川剧特色表演集大成了。”
“无伴奏”唱腔感染力强
与以往改良川剧不同,此次《红梅记》用了最传统的高腔“徒歌式”声腔形式,演员在行腔时,自由发挥、不用伴奏,只用一副拍板和鼓点调剂节奏,主演陈巧茹天生的好嗓子也淋漓尽致地得到展现。整个演唱过程中,观众感受到了传统唱腔的高昂响亮、婉转悠扬、铿锵有力,在帮腔唱和下,更具感染力。此外,为将川剧原生态的状态展现给观众,驰名戏剧界的川剧小生“褶子功”和川剧旦角表演身段在这出戏中也有充分发挥,让人叫绝。据悉,该戏有望近期公演。
剧情链接
新版《红梅记》讲述宋朝宰相贾似道见李慧娘绝色秀丽,心生邪念,欲将其纳为小妾,李慧娘却与大学士裴舜卿一见钟情。故事中,贾似道携李慧娘出游西湖,李慧娘巧见裴舜卿,遂称“美哉,少年”。此举惹恼了贾似道,挥剑杀死了李慧娘,并准备加害裴舜卿。已去世的李慧娘化作鬼魂搭救裴舜卿,一幕生死恋情就此展开……
编剧简介
徐棻,川剧史上第一位女剧作家,现为国家一级编剧,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她因与丈夫羽军合作川剧《燕燕》《秀才外传》而成名于1962年。代表作还有川剧《王熙凤》《田姐与庄周》《红楼惊梦》《欲海狂潮》《死水微澜》《马克白夫人》《目连之母》;话剧《辛亥潮》、舞剧《远山的花朵》、京剧《千古一人》等。曾3次荣获“曹禺戏剧文学奖”,两次荣获“文华大奖”及“五个一工程奖”,3次获中国戏剧节之“优秀剧目奖”等。
余秋雨大赞:文学品位很高
昨日,余秋雨携夫人马兰专程从上海前来观看了新版川剧《红梅记》,对该剧大加赞赏。作为戏剧研究专家,他认为该剧修改很成功,文学品位很高,将川剧特色表演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剧情中。他建议,演出可以进一步在现代性上做文章。“我对川剧很熟悉,我的研究课题之一就是川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