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罢欧洲市场,登台国内巡演,良性的川剧市场体系正在形成——

109天的欧洲巡演、62场商演……带着这样的数字,日前,川剧《镜花缘》回到了成都。让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欣喜的是,《镜花缘》原本是一部为欧洲演出市场度身定做的“出口剧”,没想到竟引来“内销”订单。陈智林认为,川剧不是没有市场,关键在于营销运作,对外借力是目前的市场突破口。“目前《镜花缘》北京、上海的4场演出已经敲定,年底启动国内巡演。”

出口62场

海外订单接踵而至

今年3月,川剧《镜花缘》拉开了在法国、瑞士、卢森堡等国家和地区的15个城市,长达109天的巡演。其中公益演出5场、商业演出62场,观众人数超过5万人次,创下了近年来四川剧目海外商演的新高。

多场演出的票早在几个月前就已全部预售完,每场观众均在千人左右。其中,仅瑞士梅基耶尔一站,售票就达到1万多张,不少场次还有观众坐在过道上看完全场。《镜花缘》在欧洲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国际化的剧目生产运营方式,实现川剧与法国文化资源组合共享,以此拓展了海外演艺市场。陈智林说,从《火焰山》10场巡演到如今的62场商演,川剧海外市场已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巡演期间,意大利、西班牙等几个国家的演出商主动找上了我们。”陈智林透露,明年的欧洲订单已经敲定,《镜花缘》将在更多欧洲国家登场。

内销4场

“回马枪”杀出新天地

当《镜花缘》的欧洲订单排到明年时,陈智林接到了一个越洋电话:《镜花缘》应该杀个“回马枪”,留个档期给国内观众。

打来电话的是北京演出商,他们无意间在网上搜到了《镜花缘》正在欧洲巡演的消息。他们认为,《镜花缘》以川剧元素为创作主体,既糅合了民族舞、曲艺、杂技以及现代音乐,又融入了西方歌剧的元素,对观众来说是创新,对演出商来说就是市场。

这样的消息在圈内很快传开,上海等地演出商电话不断,“内销巡演”由此提上议事日程。

其实,在欧洲巡演期间,关于国内市场的开发已经被多次提及。《镜花缘》的出资方——卢森堡国家大剧院和瑞士咯桑维迪剧院认为,“合资川剧”需要的不仅是海外市场,更应回到巴蜀文化的繁殖地。于是,《镜花缘》早已开始物色中国巡演的代理商了。

目前,《镜花缘》的国内巡演已确定年底启动,除北京、上海4场商演外,该剧将通过营销公司走遍全国。同时,省川剧院还将利用全国巡演的契机,主动走进国内高校,继续开拓年轻人市场。

记者观察

以“镜”为镜,可鉴得失

在传统戏剧日渐式微的今天,古老的川剧却突然在海外焕发出勃勃生机,《镜花缘》给人启示多多。

是等待政府拨款,还是勇敢地走出去找市场?《镜花缘》给出的回答是:转变观念、创新剧目生产机制。记者了解到,该剧生产的这3年,也是省川剧院尝试改革的3年——变依靠政府拨款创作剧目的“输血”方式,为面向市场找项目融资、参与市场运作的自身“造血”方式。

2008年1月,《镜花缘》的订单为欧洲巡演40场;2008年9月,法国导演查尔斯带来60场的好消息;今年2月15日,协议已经变为67场,其中62场票房按比例分成。

场次的不断增加,清晰显示出一个古老剧种锻造良性市场体系的过程:海外融资,改变了川剧长期经费投入不足的困境;面向市场生产,创新了剧目创作的方式;转为运作市场的角色,推动国有艺术剧院成为市场主角。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