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古代中国的某诸侯国。当郡王府正庆贺小公子满百天之时,兵变突发,致使国君逃亡,郡王被杀。郡王夫人在慌忙逃走时竟忘了带走小公子,使孩子落在烧火丫头杜鹃手中。为保护和哺育这可怜的小生命,善良的杜鹃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艰辛。三年后,国君平叛复国,寻找小公子以继承爵位,于是一场夺子之战在郡王夫人和杜鹃之间展开。
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名剧《高加索灰阑记》改编成川剧重返中国,5月19日登上上海红坊“德国之夜”的舞台。经中德两国艺术家数次修改剧本、共同创作的新川剧《灰阑记》,将通过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优美动人的高腔唱腔,再次展现独特的人性。据悉,德国总统克勒将在现场观摩这场富有特殊意义的文化演出。主演沈铁梅则在日前接受了晨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德国名剧取材于元剧
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汲取中国元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的断案情节,将其改编成著名话剧《高加索灰阑记》。此次中德合作的川剧版《灰阑记》,充分借鉴布莱希特话剧版《高加索灰阑记》,改编成荒诞实验川剧,登上上海世博舞台。“德中同行”项目总负责人、德国“歌德学院”院长阿克曼将其认为是“布莱希特20世纪创造的经典剧目重返中国。”
作为世博会德国国家馆日活动参演剧目之一,本次《灰阑记》由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参与策划和主演,德方投资并提供剧本,是中国川剧与西方投资的首次合作,开创中外文化交流的新模式。
川剧《灰阑记》的创作汇集了中德两国戏剧和戏曲方面的重量级艺术家。德国方面推荐了在德国戏剧方面颇有造诣的翻译家李建鸣,将布莱希特的戏剧剧本翻译成中文,中方则特别邀请了重庆剧作家阳晓依据川剧的戏曲特点和中国特色对剧本进行了大胆改编。中方以重庆川剧院负责音乐作曲,中央戏剧学院张仁理作为导演,中国戏曲学院张武进行舞美指导,如此强大的黄金阵容为本次《灰阑记》中国化改编打下基础。
通过李建鸣的沟通,中德艺术家对剧本进行了细致的探讨,让戏剧还原到戏曲时仍然保留原剧本的精髓。“歌颂纯洁的爱心、鞭笞铜臭的灵魂,这是全球艺术家的共同愿望。如剧中主角杜鹃身为丫环却要作为单身母亲带着郡主的孩子逃命,抉择时她面临人性的考验,最终她牺牲自己嫁给一个残疾丈夫,这便是现代人所缺乏的奉献的勇气。”
中国版《灰阑记》川味十足
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一次探索和尝试,中德艺术家在这部川剧中将布莱希特作品进行中国化、戏曲化。
本次川剧《灰阑记》延续新川剧幽默洒脱的风格和悲剧喜演的表现方式,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川剧的地域特色,同时运用川剧五种唱腔中最为优美铿锵的高腔,细腻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展现剧中人性拷问所带来的心灵震撼。
沈铁梅说:“剧情结尾处理中选用的是元剧中包公断案时用的灰阑法,即用石灰画圈让孩子的两位母亲争夺,这样的设定能让中国观众感到中国式断案法带来的亲切感。”
而作为实验川剧,与传统川剧不同的是,舞台布景和灯光强调了简洁、写意。沈铁梅认为在不削弱川剧的传统特色的同时,迎合“现代欣赏口味”,将体现出本剧对川剧舞台艺术的创新。
浓缩版献艺“德国之夜”
作为“德中同行”文化合作项目之一,川剧《灰阑记》曾在2008年5月上演于重庆大广场,演出获得了空前成功。“包括当时的德国大使在内的多个德方代表团均到场观看,德方对我们的表演表示出极大的肯定,认为是出乎意料的精彩,因此德方向总统着力推荐,才有了献演本次上海世博舞台的机会。”沈铁梅介绍说。
5月19日,《灰阑记》将在上海市淮海西路570号“红坊”演出,原先40分钟的剧目浓缩在20分钟内,但保留最精彩的唱段和情节,沈铁梅带领下的川剧演员们将以传神、灵动、细腻的表演最大限度发挥川剧的特色,淋漓尽致地表现中国戏曲呈现戏剧冲突的魅力。
当晚同台献艺的还有德国著名音乐家康拉德、柏林嘻哈基地的Aerosol表演艺术家。作为当晚唯一的中方表演嘉宾,《灰阑记》将和这些德国艺术家们在同一舞台创造出不同的文化空间,中国戏曲将和德国音乐上演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届时,德国总统也将到场观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