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让我嫁给了事业——女儿沈铁梅
丈夫让我一生都有安全感——妻子许道美
他第一次唱《玉堂春》征服了所有人——师哥厉慧森
戏里,他有女人的千娇媚态;戏外,他是不说假话的真男儿。除了男旦,他饰演的角色还横跨小生和老生两个不同行当,人们称他“梨园翘楚”、“四川梅兰芳”,他就是著名京剧表演大家沈福存。
沈福存,13岁入“厉家班”学艺,从1949年第一次登台演出到2009年,他从艺已60年,代表剧目有《玉堂春》、《春秋配》等。最近他和女儿沈铁梅双双获得“中国金唱片奖”个人金奖。本月23日、24日,“追梦60年——庆祝沈福存登台60周年晚会”将在市文化宫剧院举行。近日,记者走访了众多戏曲名家和沈福存的女儿、中国川剧领军人物、重庆川剧院院长沈铁梅,为您还原一个台上台下、真实的沈福存。
沈铁梅是谁 沈福存是谁
记者:以前大家问沈铁梅是谁时,就会在前面加一个定语:沈福存的女儿;现在好像反过来了,会在沈福存的前面加一个定语,沈铁梅的父亲,你是否会有落差(自豪感)?
沈福存:我很平和,有哪个父亲会跟女儿吃醋呢?我为她感到骄傲。
沈铁梅:我不平和,因为我深深了解,我的艺术成就远不如父亲,我只是生在了好的年代。
记者:你看女儿(父亲)上台演戏时有怎样的感受?
沈福存:我会记下她的每一个动作,有时候还会偷偷录像然后回家研究,告诉她哪些地方做得不对,需要改进。
沈铁梅:看父亲演戏,我从来不会靠在椅背上,身体总是前倾。还会情不自禁地紧张,生怕他出错,有时还会跟着父亲轻唱,却又怕失控,在剧场发出了奇怪的声音。总之,全身每个毛孔都是竖起的。
角色父亲
女儿眼中的父亲
“父亲,亦师亦友”
走进沈福存的家里,一眼就能看到他与女儿沈铁梅合影的照片,照片上,沈铁梅头戴凤冠身穿戏服,旁边的沈福存笑得十分灿烂。采访中,沈福存毫不遮掩地赞美女儿的才华,他说铁梅是他一辈子的骄傲。那么在女儿的眼中,沈福存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慈爱
“他给我梳辫子”
男孩儿向母,女孩儿向父,这句老话一点没错,沈家的三个女儿从小都喜欢围着沈福存转。沈铁梅说,因为家里都是女孩,所以每天早上梳头就成了麻烦事,但三姐妹都喜欢找父亲梳头。“他很有耐心的,手脚也很轻,我小时候的大辫子基本都是他帮我梳的。”沈铁梅微笑着说。从梳头开始,父亲留在沈铁梅的心中感觉就是慈爱。
沈铁梅说,她记得很清楚,自己刚上小学那年,父母因为有演出必须离家,不得不把还未成年的姐妹三人扔在家里,托邻居照料。“每次他们到外面去演出,我们姐妹都以为他们不爱我们了。直到有一天清晨,我们送父亲,看到父亲与我们告别后,悄悄擦去了眼角的眼泪,从那天起,我明白了,父亲的对我们的爱是如此深。”
乐观
“他告诉我不要在乎不公平”
沈铁梅的记忆中,她有什么话都喜欢跟父亲说。“我记得有一次参加比赛,因评委不公,自己唱得很好却没有获得第一名。在颁奖时,要选一名选手出来做汇报演唱,老师让我唱,我感觉很委屈,一唱完,我马上给父亲写了封信,讲了这件事。”很快就收到了父亲的回信,在信里,父亲告诉她,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过这次比赛,你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至于公不公正,没必要太计较,关键是表演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就行了。
沈铁梅说,后来才知道,自己的信让父亲很是难过。因为在特殊的年代,父亲在生活和事业上也都遭受了不少的坎坷与磨难,但他从来都是一个人默默地坚持着。看到女儿在成长时也受到不公平,自己帮不上忙时,心里更难过。“他惟有用这样的方式来鼓励我们,让我们要乐观,要有信心。”
执著
“他给了我艺术人生”
“他一生无论怎样困难,从来没有说过要放弃京剧,现在75岁了,为了保持身段,一直坚持锻炼,没事就花3个多小时从弹子石走回江北!他还时常去剧院看年轻人演戏,还告诉我该给谁开小灶、谁的天赋不错等等。”每当说到这些,沈铁梅就十分佩服父亲对艺术的执著,而她的艺术人生也拜父亲所赐。
沈铁梅回忆说,她两、三岁时就会唱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都是被父亲“逼”的。“每天下午5点到6点是我最悲惨的时光,别的小孩儿都在玩,父亲却让我坐在小板凳上教我唱戏。如果我不愿意就有可能挨打,可就算是被打哭了也还是要唱的。”
在沈福存的逼迫和影响下,沈铁梅慢慢喜欢上了戏曲,并进入川剧学校学戏。这个时候,沈福存又开始担心沈铁梅谈恋爱把事业耽误了。“父亲常对我说,他和我妈都属于一结婚就发胖的体质,很担心我结婚后身材走样,让我一定要晚婚。我想从那时开始,父亲也许就已经打定主意要把我嫁给事业。虽然当年觉得挺委屈,但现在想来,有失必有得。现在我有父母在身边、有川剧院同事、有我的粉丝,拥有了这样的大家庭,我感到同样很幸福。”
角色丈夫
妻子眼中的丈夫:
“他让我一直都有安全感”
都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沈福存的妻子许道美也曾是重庆川剧界的名角,在重庆川剧界有“黑牡丹”之称,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为了孩子,她毅然放下自己的事业,淡出了戏曲界。
谈起自己的丈夫,许道美说:“沈福存就是个戏痴,连走路坐车都会哼着京剧,得意忘形时,声音大得连周围的人都觉得怪异。虽然他在台上饰演女人,生活中却是个铮铮硬汉。在困难时期和文革期间,他个人在生活、政治和艺术上都十分艰难,还要拉扯一大家人。家里的大事也总是他拿主意,让我很有安全感。”
角色朋友
师哥眼中的师弟
“就一个词:聪慧”
“厉家班”五虎之一厉慧森是沈福存学戏的师哥,如何评价自己的师弟兼朋友,厉慧森用了一个词:聪慧。
“我第一次见他时,他才十三、四岁,衣着简朴,家境贫寒。虽然年岁略大,但他说自己会唱《汾河湾》的旦角,一唱起来,有板有眼,于是就成了我的师弟。”厉慧森回忆说,沈福存学什么都很快,而且很会调整自己。比如,当年,沈福存旦角唱得不错,结果遇到了“男不扮女,女不扮男”的时代,他只能弃青衣专攻小生,直到政策放松了,他又转回唱青衣。可惜文革时期,他的青衣再次被赶下舞台。但他没有放弃京剧,只是改唱样板戏,“我知道他一直没有放弃研究青衣,所以,当他第一次在舞台上唱《玉堂春》时,所有人都被他征服了。”
角色偶像
粉丝眼中的大师
“现在有几个演员能有这样的范儿”
从艺60年,沈福存的粉丝遍布全国,当记者接通天津沈迷刘宇的电话时,刘宇激动得说话都有些颤抖。刘宇说,13岁时他随母亲在天津看了沈福存的《玉堂春》,当时沈老一开口,全场就轰动了,打那开始他就成了沈迷。而今,刘宇已年近40,15岁的儿子也是沈老的粉丝。
刘宇说自己和沈老是忘年交,沈老和他这个小戏迷时常通电话、发短信问候。前不久,天气转凉,沈老还给他寄去了毛衣和衬衫,让他保重身体。“我当时就流泪了,你说,这样一个京剧艺术大家还能如此惦记一个小戏迷,能不让我感动吗?现在有几个演员能有这样的大师范儿啊?”刘宇激动地说。
角色老师
徒弟眼中的师傅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沈福存从艺60年,还教过不少学生,重庆市京剧团副团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联群就是其中之一。说起老师,程联群连说了N个感谢。程联群说,自己1988年拜师沈福存,学习时吃住都在沈老家,沈老将自己的代表剧目“三出半”:《玉堂春》、《王宝钏》、《凤还巢》、《春秋配·拣柴》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她。此外,每次程联群在学其他流派的戏目时,沈老也从不会反对,反而会先看这个流派的录像,再同程联群分析异同。“直到现在,沈老还会时不时到剧场来看我演出,跟我交流。一句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程联群说。(记者 王琼)
(摘自 《重庆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