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四川省川剧院、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承办的四川省第三届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活动在成都正式拉开序幕。当天,来自全省13个地市24所中小学的600余名学生,带来了《挂帅》《花木兰》《三字经》《贵妃醉酒》等24个川剧节目。舞台上,川剧折子戏、川剧课本剧、川剧舞蹈、程式、演唱等极具川剧元素与四川特色的节目一一上演。唱念做打、挥枪舞袖,孩子们一颦一笑间透出的川剧范儿萌化了现场的各位观众。

自2015年起,每年一届四川省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已逐步成为四川省传统文化普及教育的品牌活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加入川剧传习普及展演的队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中,普及了戏曲艺术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传承了四川乡土文脉,丰富和拓展了中小学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

搭建平台展示校园传承成果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11月26日下午,伴随着整齐而洪亮的童声念白,遂宁市第四中学的川剧课本剧《花木兰》在四川省川剧院剧场上演,拉开了四川省第三届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的帷幕。满脸英气的“花木兰”披挂登场,颇具大将风范,引来观众阵阵喝彩。两个多小时的展演,小朋友们的一招一式展示了全省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喜人成果。有观众感叹:“小演员们将课本里的故事、寓言,传唱千年的英雄故事、传统启蒙教材等进行改编,用川剧的形式将书本上的文字鲜活地表演出来,寓教于乐,这种传习特别棒!”

据悉,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由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教育厅三部门联合主办,集合了省级艺术科研、戏曲表演与非遗保护的重要力量,让中小学生走上舞台,亲身演绎戏曲作品,展示所学技艺,这样的省级戏曲中小学展演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传承的全新尝试。

遂宁市第四中学校校长潘明英发现,将《木兰辞》等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课本内容搬上川剧舞台,由孩子们自己演出,不仅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而且还能加深孩子们对川剧的理解,既能更好地促进川剧艺术在中小学校的传承和创新,也能为各所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与交流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

“一心桥二仙桥,三洞桥驷马桥……”在由成都市成华小学的孩子们带来的川剧表演唱《成都的桥》中,成都名桥在孩子的川剧表演中娓娓道来,尽显天府文化的深厚底蕴。作为首批全国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成华小学将川剧教育引进校园并逐渐发展成学校美育特色课程之一。学校不仅开发了适宜小学生使用的川剧校本教材,在三四年级阶段每周开设两节川剧综合实践活动课,还成立了多个川剧类学生社团,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川剧元素的艺术作品,如线艺编织三国人物、浮雕脸谱、川剧脸谱画、立体川剧人物造型、拼贴剪纸川剧人物等。

题材丰富关注当下生活

“戏以曲新,戏以曲传。”本届展演活动的参演节目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多样,既有《红灯记》《拷红》《贵妃醉酒》等传统川剧片段,也有川剧童话剧《龟兔赈灾》、川剧校园剧《约定》、川剧课本剧《花木兰》等,还首次出现了通过传统戏剧展示当代现实主义题材的原创川剧节目《情系山里娃》,讲述了山里娃互帮互助、相亲相爱的感人故事。

据北京景山学校四川广安实验学校小学德育处负责老师方红艳介绍,《情系山里娃》是学校老师根据学校常年资助贫困学生的真实事迹艺术加工创作而成。此次展演是孩子们第一次走出校园亮相舞台。方红艳说:“将现实题材融入川剧是一个大胆尝试,参演的17个孩子也都是零基础开始练习,我们必须在无数次的演出中不断学习、打磨,在打造精品的同时创作更多新剧,让孩子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关注当下生活。”

无独有偶,由成都市蒲江金钥匙学校报送的《约定》同样以现实题材为创作主题,通过川剧的形式讲述“留守儿童”与父母的甜蜜约定。老师涂元利表示,学校所在的西来镇本身拥有深厚的川剧底蕴,所以川剧能成为一种很好的文化载体,让孩子们通过不断对外演出交流培养兴趣、增长见识。

“小戏骨”们萌力十足的表演让现场的新老戏迷们过了戏瘾,也看到了川剧的美好未来。成都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编导系教授刘艺称赞道:“孩子们的表演无论是唱腔还是身段都充满了童真,成年人演不出这种纯粹。川剧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一定会有源源不断的观众。”

唱念做打绽放川剧魅力

尽管都是十来岁甚至几岁的学生,唱念做打却有板有眼、毫不含糊。展演中,由眉山市仁寿中学演出的川剧舞蹈《画》展现了川剧折扇功、挂画椅子功和高难度的“高下”毯子功,绵阳市外国语学校演出的川剧舞蹈《忆·童稚》展示了抛袖、抖袖、转袖、扬袖、挽袖、抓袖等川剧水袖功,成都市科华中路小学演出的川剧片段《庙会》为观众带来精彩的川剧“变胡子”技巧表演,观众还在宜宾市中山小学的川剧表演唱《古镇梨花》中欣赏到川剧彩旗等程式表演。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本次展演一改前两届以“演”为主的模式,一些中小学演员经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培训,在舞台上大胆开口,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在逐步加深。

来自达州市通川区文华街小学二年级的牟思绮学习川剧不到半年,展现出极高的个人天赋,此次由她独唱的《红灯记》选段惊艳四座。牟思绮家长说,孩子接触川剧后,不仅做事情的专注力有了很大提高,出于兴趣,还会时不时在家里唱上一段,“如果孩子想走戏曲这条道路,我会毫不犹豫地支持。”

今年13岁的陈思睿在参演《梨园新花》这个节目之前,对川剧仅有的印象停留在变脸、吐火上。陈思睿说:“我以前觉得川剧就是年纪大的人才喜欢看,我们这一代更喜欢嘻哈、爵士舞,学习川剧以后,我感受到了川剧的魅力和趣味,深深爱上了川剧。”

据悉,本届“四川省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是继2015年、2016年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后的第三届,展演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并已逐步成为一张具有品牌效应的四川艺术教育普及名片。今后,四川省还将通过持续开展“川剧进校园工程”,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川剧演员,培育一批又一批的川剧年轻观众。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