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英当年演出的剧照

那年的春天很特别

11月18日,退休多年的成都市川剧院舞台监督唐思敏小心翼翼地向记者出示了一张又黄又薄的节目单。“这就是当年小平同志看戏的节目单。”唐思敏指着节目单上的《乔子口》、《请医》说,这些都是1978年小平同志看过的戏。

1978年1月31日,邓小平同志因出国访问途经成都住在金牛宾馆,“当时要为小平同志安排晚会,除了他爱看的川剧,我们还准备了多台歌舞晚会节目‘候选’。”负责舞台监督的唐思敏至今记得那一幕:小平同志听到报的剧目有《乔子口》、《金台将》、《拷红》后,爽快回答:“全都看看。”

剧目确定后,舞美人员却遇到了难题:服装道具早在“文化大革命”中付之一炬。大家只好翻箱倒柜找出一些替代品,又到附近县剧团找了一些旧衣帽。小平同志知道后鼓励大家:“服装差点不要紧,主要是看戏嘛。”

唐思敏说,小平同志坐在前排中间的沙发上,边抽烟边看戏,很慈祥。后台用一张“棉门帘”挡着,演员们通过这扇“门”进入舞台演出。“我当时就守着这扇‘门’,可演员们都想看看敬爱的小平同志,所以从这里过时,总要伸头探一探。”唐思敏说,4出折子戏足足演了2个钟头,中间也未安排休息。“每折戏完,小平同志就微微正正身子,带头报以掌声。戏完终场,他又带头起身鼓掌,然后上台与演职员一一握手。”

省文联主席李致在一篇回忆文章中透露:“小平同志看完演出高兴地说:这么好的戏,可以对群众演出嘛。这些年,他们都没有看过。趁老艺人还在,可以拍些资料片,准备一两台戏到北京演出。”

据成都市文化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小平同志此行对开放传统川剧剧目作了重要指示。此后,《拷红》、《花田写扇》、《归舟》、《评雪辨踪》、《三岔口》、《柜中缘》、《点将责夫》等纷纷上演。仅成都市1978年1月统计,就演出了82场,累计观众数达11万多人次。

这个春天,川剧结束了多年徘徊。全国各地的戏曲团体也都来成都观看演出、索取资料,全国戏剧由此突破8个样板戏一统天下格局,艺术的春天真正来临。

【讲述】

杨淑英:一个温暖的药瓶

杨淑英12岁开始学戏,扮相秀美、功底深厚,传统折子戏《点将责夫》是她的拿手好戏。11月18日,已80岁高龄的老人,捧出两本厚厚的画册,黑白的戏装照将她带回了川剧舞台。

看这些照片的时候我老想,如果1978年春天小平同志没来四川,没有戏剧开放,我还能不能唱戏?

小平同志来看川剧,可我自己的身体却不争气,患美尼尔斯综合症躺在床上不能演出。1月31日,第一场戏我没参加,2月1日上午,剧团领导来看我,给我带来了好消息。原来,小平同志以前看过我的戏,记得我,见我头晚没演出,特别问起我的状况。

看完一出川剧后,小平同志问道:“为什么杨淑英没有来呀?”“她生病在家。”当时的剧团负责人回答。“是真的生病了还是被打倒了?”小平同志关切地问。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