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去看川剧了,昨天去看了成都市川剧院推出的新剧《马前泼水》,觉得很不错。首先,这是陈巧茹剧目生产实验工作室推出的第一个剧目。这是国营剧团首次贷款排练的剧目,自负盈亏,陈巧茹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值得赞赏,应该去捧场;著名剧作家徐棻新演绎的朱买臣故事,颇有新意;此外,这是近年川剧大幕古装戏首次推出以须生为主角的戏,也值得关注。看完后觉得该剧编导好,演员演得好,唱腔、音乐也好听,上座率也高。陈巧茹工作室算初战告捷。但有一个问题让人不得不考虑,国营剧团能够从此自负盈亏,让川剧市场化吗?笔者觉得,国营川剧团要在市场化中站住脚跟,有不少问题得考虑,否则很难坚持下去。 首先,应该借鉴民营川剧团的经验。成都市活跃着几个民营川剧团,他们都是自负盈亏的。这些剧团周末演折子戏,平时常演大幕剧,并且天天有演出,票价只有几元钱,他们能生存下去,首先一个就是成本低,排一个新剧时间很短。很像解放前剧团的运作方式。如何做到这一点?就是选现成的剧本,不讲排场,这样剧目轮换快。这次的《马前泼水》与以前国家拨钱搞新剧相比,算是低成本了。但要知道,如今的川剧观众就那么多,不大可能一个剧演很久,又达不到吸引年轻人来看的程度。为何不排传统、经典的川剧大幕戏?如果一个戏的推出成本在几千或一万多元,做到自负盈亏就没有问题。真正改革、创新的大戏,还得国家拿钱来搞才行!

看《马前泼水》推出前的报道,市川剧院想向年轻人推出这个戏,笔者觉得很难。要年轻人喜欢传统戏剧,尤其是川剧,很难!说实话,市川剧院近年推出的《欲海狂潮》和《红梅记》就很不错,但并没有吸引住年轻人。《马前泼水》并不比前面这两个戏好多少,要通过这个戏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不现实。


川剧有一个问题难解决,就是唱腔不好听,干吼,音乐性不强,尤其是高腔。《马前泼水》仍然是老套路,虽然有点灯戏、弹戏点缀,但仍以高腔为主。笔者觉得应该以弹戏、胡琴戏及昆腔为主调,设计一些动听的唱段,也许会让年轻人感兴趣。

其次,《马前泼水》有一个突破,就是以须生为主角。京剧十分重视老生,很多戏都是以老生为主角,观众也特别喜欢老生戏。川剧中的老生称须生,但这些年来,川剧演艺界不重视老生,得梅花奖的除一个花脸外,都是小生、小旦就是证明。以前川剧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著名,如今小丑们都去搞方言电视剧,只剩下小生小旦,在一个地方戏大剧种中是不正常的。据笔者的了解,川剧的观众、戏迷对须生戏是很感兴趣的,为何局内人士不重视这一点?好在这次《马前泼水》有一个好开端。

笔者觉得,国营川剧团要走市场化的道路,应该推出传统经典戏,而不是花大力气去搞新戏;要使川剧好听,能吸引年轻人,须搞弹戏、胡琴戏为主调的多声腔大幕戏。不要在高腔伴奏、改唱腔上下功夫;改变‘三小’为主的局面,多排须生戏。现在影视剧不都欣赏硬汉吗?没有须生,就没有硬汉。这样也许能在市场化、吸引年轻观众方面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最后还得说几句:川剧《马前泼水》很不错,无论剧本、演出及音乐、唱腔都很好,没有看过的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应该去见识一下。笔者在剧场偷拍(剧场要求不录音、不摄像)了几张照片,用这几张照片向博友们勾画一下该剧的情节。这是传统戏剧中有名的戏,京剧名《烂柯山》。《史记》、《汉书》中都有《朱买臣传》,看戏学史是很有品味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