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巧茹

成都市川剧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青年表演艺术家,荣获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十二届文华表演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员奖、第十四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第四届全国戏曲电视剧“优秀演员奖”。

“这个扮演的是老奶奶。”“那边是仙子,仙子来了。”……昨日,由成都市文明办主办、成都志愿者全媒体平台承办的2015“名师一堂课·国学进校园”大型志愿服务活动走进青羊区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巧茹带着她的团队,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欢乐的川剧课,近50分钟的课堂,师生都是笑语连连。陈巧茹说:“三年级的孩子听川剧知识,就要用最简单生动的表演来让他们了解川剧,记住川剧里的词汇,进而学到更多的川剧知识。”

生动的川剧表演

丰富了同学们的词汇量“川剧有近400年的历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生、丑、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写意的美学特色。而吐火和变脸,则是川剧的技巧之一,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了吗?”“知道了!”昨日的课堂上,陈巧茹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川剧的故事娓娓道来,整个三年级的小朋友整齐响亮的回答声,将课堂的气氛营造得分外热烈。

“田里头飞的是秧鸡,层层波浪是个芦花鸡……”由陈作全老师扮演的丑角表演《王婆骂鸡》,丰富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将各种鸡的形态与颜色描述得淋漓尽致。虞佳老师的旦角表演《别洞观景》,柔美的身段、清丽的唱腔将神话中白鳝仙姑到人间,痴迷人间美景的故事表现得栩栩如生,赢得了孩子们阵阵热烈的掌声。许多小朋友更是被川剧的独特魅力吸引,在台下跟着艺术家们比划起来。

见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兴致勃勃,陈巧茹老师叫上五个小朋友上台互动,学习丑角中老年人的蹒跚步伐。台上,小同学们不仅要用外八字走路,还要将手抖动着,弓着身子,才能将一个年逾花甲的老年人模仿得维妙维肖。“以前我认为川剧就只是变脸和吐火,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的艺术和知识,特别是词汇量,对我们写作文非常有帮助。”三年级一班的小朋友刘昊宇兴奋地告诉记者。

打“开”了校门

进了孩子们的“心门”

“川剧艺术家们通过这堂别开生面的‘名师一堂课’,不仅教会了小朋友们课外的知识,更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对他们的学习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的校长向志彬介绍,这堂川剧课,弥补了校园课堂的不足,打“开”了学校的校门,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门”,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川剧,真真切切感受艺术家的气息。

成都晚报记者 王雪钰 摄影 李豫龙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