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市学生在川剧文化节上表演

  中国网四川成都6月30日讯(罗怀燕)惟妙惟肖的根雕、栩栩如生的剪纸、精美绝伦的石刻、小巧玲珑的竹编、幽默风趣的川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四川省邛崃市,“沉睡”的乡土文化遗产正在“苏醒”。  

  在邛崃市“文化立校,提升邛崃区域教育品质”的春风吹拂下,大批中小学挖掘、传承地域文化,形成了“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盛景。其中,川剧作为传承地方厚重文脉的载体,让传统文化在巴蜀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古临邛焕发生机。

  特色乡土美术教育下的川剧文化复兴  

  邛崃文脉历史悠长,“茶马古道”始发地,以陶艺、竹编、剪纸、石刻、画像砖、冶铁等组成的绵绵不绝的秦汉文化,蜿蜒千里的南丝绸之路,使其不愧为“天府南来第一州”!邛崃市推行乡土美术教育,就地取材让孩子美自心灵。南街小学的剪纸、银杏小学的树叶雕塑、高何九年制学校的综合材料应用、火井小学的汉画像砖、白鹤九年制学校的纸浆卵石组合雕塑彰显着“来源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之美。

  

邛崃市川剧兴趣小组参加成都市2014年度乡村少年宫活动成果展

  伴随着特色乡土美术教育的发展,四川文化一大特色的川剧逐步在古韵邛崃扎根、开花、结果……  2008年,川剧“戏圣”康芷林的故里邛崃市固驿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川剧之乡”,川剧成为固驿镇的一张文化名片。作为“川剧研究院少儿培训基地”的邛崃固驿小学,为充分凸显固驿“川剧之乡”的地域文化和弘扬“戏圣”康芷林的品牌效应,肩负起培养学生的川剧文化艺术技能的重担,大胆将川剧文化引入校园,引进课堂,通过川剧艺术培养孩子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将川剧文化打造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当地文化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邛崃固驿小学校长芶笔端介绍,从2012年开始,学校就开始在全校推行川剧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课题等活动,让川剧这个被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剧种,在孩子们中间得以传承。

  据了解,邛崃固驿小学成立了川剧社,集中各班喜欢学川剧的优秀学生,邀请邛崃市文君川剧社多位老师担任辅导员,每周三都到学校为川剧社同学上一次专业课,包括基本功训练、川歌演唱及川剧节目的排练。每到训练时间,同学们早早地就到训练场地等着老师,基本功一练就是一个小时,同学们手举酸了,腿压疼了,汗水流出来了,却依然坚持着,从不叫苦叫累。从2012年至现在,川剧社的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鹤蚌相争》、《川剧之乡锣鼓响》、《川剧圣人康芷林˙人间好》等传统节目经过不断地打磨而渐成精品,新的节目也即将登场,学生们在川剧这片沃土尽情吸收养分,净化心灵。

  

邛崃市强项实验学校学生表演川剧《鹤蚌相争》剧照

  在创建“成都市川剧艺术特色学校”中,邛崃市强项实验学校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其中,以成语《鹤蚌相争》为题材,改编、创作的川剧《鹤蚌相争》,将优美的旋律,悠扬的唱腔,细腻的表演,浓郁的川味融合一体,广获好评。在 “四川省首届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比赛中,该剧荣获一等奖,并在四川卫视台播放。

  通过师生们不懈努力,邛崃市强项实验学校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承普及基地”荣誉称号,并取得成都市教科院颁发的四川省教育规划课题《川剧、四川曲艺融入学校艺术教育》的子课题《川剧促进学生道德提升》证书,同年还被列入邛崃市教育局2014—2015学年度教育科研课题。

  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 

  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扶持地方戏剧,川剧等地方戏曲剧种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在此形势下,如何引导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戏剧,不仅是老一辈川剧人需要思考的方向,同时也是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要求。

  “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邛崃教育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关系到教育是否具有品质和教育能否切实惠民的问题。”邛崃市教育局局长赵江临如是说。基于如此认知,2013年9月,邛崃市教育局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各中小学幼儿园立足自身实际,传承创新,加强文化建设顶层设计,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着手,着力激活校园及地域的优势资源,唱响“文化立校”进行曲。

  为了再现昔日川剧高腔红遍大街小巷的盛况,让更多人感受魅力四川的清新艺术气息,四川邛崃依托“川剧之乡”的优势,先后开展了“‘国学经典融入音乐教’送教下乡活动”、首届“我们的节日川剧文化节”、“川剧文化进校园”活动、“川剧课题成果汇报会”等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洗礼,让新一代传承人在“咚咚锵、咚咚锵”的节奏声中充分认识到:奉行文化内涵发展之路,领会川剧变脸之精髓,在“变”中生存,在“变”中发展,在“变”中精彩。

  

邛崃市固驿镇川剧文化节开幕式现场

  锣鼓与丝竹交响,高腔与胡琴和鸣,描眉与点唇齐辉,长袍与水袖共舞。如今,川剧传承见习基地已经在四川成都、邛崃、广安、绵阳、泸州等市遍地开花,这意味着新时代下的川剧创作及川剧表演正在以“盛会”的形式回归。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一级演员、两度“梅花奖”得主、川剧领军人物、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院长陈智林表示:“戏曲传承要从娃娃抓起。如今,四川省内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进的‘川剧进校园’就做得很好,实际上就是为川剧发展培育土壤”。将川剧作为特色教育内容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川剧艺术在四川得以有效地保护传承,真正做到了解川剧、喜爱川剧、传承川剧,既是青年一代的使命和责任,又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内核和战略基石。 

  “打造川剧特色学校是邛崃教育文化立校、一校一品的缩影。”邛崃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川剧文化在邛崃市部分学校悄然兴起,一群群可爱的川剧娃娃,他们创作脸谱、学川剧、唱川剧……就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梦”、“文化梦”、“中国梦”。下一步,将通过课题研究、课程融合、节日展演等方式发掘、传承、创新更多非遗文化,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代代相传。

上一页[1][2]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