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来,赵丽和她的民间川剧班“火把剧团”漂泊在乡间坚持演出川剧。他们唱,是为了活着;而要活着,只好不断地唱着……他们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让越来越多的人想为民间川剧戏班做点事——成都电视台纪录片导演赵刚曾以此拍摄了纪录片《民间戏班》,被北京的纪录片大咖郑琼看到,带到北京介绍给一群朋友,其中包括马楠、明时代公司负责人明子、邓婕等人,纪录片的魅力使这一众人等毫不犹豫地跳入了这场对火把社的狂热中,尤其是著名演员张国立看了记录片后泪流满面,提出应当拍一部故事片,于是明时代邀请同好者马楠花了两年时间,多次和戏班子长久起居在一起,终于写出带着剧团的气息但又有不同于简单传统思维的有新视角的剧本。
如今,赵丽们再度登场,原生态拍电影!川籍著名演员、川剧世家出身的邓婕免费担任监制、加拿大华裔青年导演马楠和制片人邬宪健,零片酬组建了一只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新加坡、比利时的国际化制作团队,在深圳明时代公司及其他联合出品人的资金支持下,电影《活着唱着》即将在蓉开机。这部电影将参加多个国际影展,把川剧和火把剧团的成都故事唱给世界听。邓婕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我们能把这群人的故事做成电影,不是我的能耐有多大,而是说明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关心热爱着川剧。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够真正弘扬川剧艺术的精髓。”这部电影将参加多个国际影展,把川剧和火把剧团的成都故事唱给世界听。邓婕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弘扬对传统川剧艺术的坚守精神。”
“火把”燃烧梦想
梦想照进现实
44岁的泸州人赵丽从小爱唱川剧,进戏班子学戏,随团到处演出,2005年在广汉组建了戏班。她在台上唱,丈夫严老五则一个人承包了剧团的乐队工作,同时是戏班的厨师、电工,以及妻子的“出气筒”,不断鼓励赵丽。
平均年龄接近半百的戏班成员大多自小习艺,尽管有人开过茶馆、餐厅,卖过百货,也去浙江等地做过流水线上的工人,但最后还是辗转回到不断漂泊的乡村舞台,重操旧业。川剧是他们平凡人生中的一种自信。每天演出的两个半小时,他们是舞台上的驸马爷、状元郎、帝王将相或是书生小姐,是拥有目光与掌声的“角儿”。无论现实生活多么艰辛,换上一身戏服,他们精神抖擞就像是变了一个人。
没人想到这个业余的“草台班子”能够坚持唱了十多年。他们演出的戏365天不重样,同一部戏每次演出也不一样,曲牌固定,演员的台词、唱词都是上台发挥,唱了上句想下句,还要押上13个半韵脚。每天晚上,演员都在脑子里构思台词,而赵丽爱看法制节目,然后把看到的故事写进戏里。十几年来,十几个硬壳本被写满,又被翻得折了页、脱了脊。漂泊了十几年,旅行箱早已褪色,而这些手抄和复印的台本一本不少。梦想照进现实,川剧,是他们谋生手段,也是一种生活的尊严。
监制邓婕探望戏班演员、指导拍摄
赵丽的火把剧团有着自己独特生存路径:在乡镇上及城乡结合部,租下便宜场子演出。行头简单,聚散无时。一旦没有观众、入不敷出,再行迁徙。呆在一个地方的时间,多则几年,少则一月。他们逐观众而居,为生存而漂泊。他们行走在城市边缘或偏远乡村,简陋的舞台、道具和台下欢快的笑脸对比鲜明,让人震撼。他们走着唱着活着,不只因为川剧是他们谋生的技能,更因为“世上有需要这份快乐的人”。
“火把剧团”的另一含义是,剧团一定要有演员愿意唱、有观众来捧场,就像有人举起了火把,火焰才能不熄灭。铁杆粉丝也支撑着赵丽的剧团唱下去。有票友几乎每个月都给团员们发奖金,补贴他们微薄的收入,更多人则给剧团送油、送米,就连自家种的一把小葱、一把青菜,也塞在摩托车后座小箱子里带过来……生活有艰辛,更有温情。如今要拍电影了,改行唱歌的曾经的台柱丹丹也回来了,大家全员集结,进行了一个月的排练。赵丽说:“我一直以为是假的,简直不敢相信。直到导演来了,邓婕老师来了,她真的和电视上一样漂亮,她还把省川剧院的老师请来教我们动作……我们一定要把电影整好!”
他们的故事让邓婕感触万千
这群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彼此以兄弟姐妹相称。他们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2012年,成都电视台纪录片导演赵刚在石板滩跟团3个月,拍摄了纪录片《民间戏班》,让赵丽和她的剧团的故事引起关注。
4年前,邓婕偶然看到了这部纪录片,感触万千。邓婕出生于川剧世家,父母都是川剧演员,她本人也曾在四川省川剧学校学花旦,毕业后到了四川省川剧院。如果当年不是电视剧《红楼梦》相中她出演王熙凤,她活跃的舞台也许不是影视,而依然是川剧。作为演员成名的邓婕一直没有忘记川剧,她曾在央视春晚上表演川剧《射雕》。邓婕本报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表示:“看到赵丽的故事,觉得太震撼了!没想到还有一群人用这样的方式,把自己的生存与川剧联系在一起。谋生的方式有很多,而他们把个人的生存与川剧结合在一起,他们这么多年的坚守让我非常感动。”
“应该为他们做点事!”这个想法让她和张国立开始张罗,“一开始,国立的想法比较天真,他说你本来就是学川剧的,我们俩来演赵丽夫妇……但具体操作起来,我还真没这个勇气……”
邓婕谢绝出演赵丽,不是她不愿意,反而是因为她太想让这个故事用更震撼的方式呈现在银幕上。对全部启用非职业演员,让戏班成员自己演自己的大胆想法,邓婕给予支持。她说:“看到这个故事,就觉得做成电影太有意思了,但我肯定演不了,因为我不是这样生活的。”邓婕在幕后推进这部电影,默默帮助这群人:在筹备阶段,她一直和当时还在美国的导演马楠沟通剧本,她动用个人关系为赵丽的戏班寻找相对稳定的舞台场地,在他们经济陷入困难时提供帮助,她请自己当年川剧院的老师、同学出面指点剧团排戏……邓婕在这部电影里投入了自己对川剧的爱,而让她惊讶又开心的是,没想到一呼百应,“我们所有人投入这部电影都没有提钱。能做成这个电影,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本事,而是我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人热爱着川剧艺术,说明川剧还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魅力依然能够感染现在的年轻人!”作为川剧科班出身的邓婕,也特别期待影片上映后,观众能够通过电影看到这群平凡人的不平凡的坚守,看到川剧艺术的精髓——不是变脸吐火,而是精彩的戏文,真正的表演艺术。
电影开机前,邓婕专程来与赵丽和团员见面,让他们不要紧张,给予最大的信任和鼓励,当看到20岁的丹丹回到了戏班,她开心地说:“我还怕你不愿意回来……”。筹备电影时,是她坚持要让剧组把这位曾经的台柱找回来。“她从小在戏班长大,我在她身上看到了一个优秀川剧演员的潜质,我也希望我们的电影里有这么一位年轻人唱川剧。我更希望我们的电影能够成为年轻人改变人生的转折点!”邓婕为了推广影片不遗余力,她也向记者承诺,电影开机时,她将和张国立一起回来,为演员们打气。
为川剧做点事
海归年轻人来了……
很多人说,年轻人遗忘了川剧。而这部电影的导演、制片人却都是年轻人——
加拿大华裔青年导演马楠,出生于上海,十岁移民多伦多,最初从事金融和时尚行业,从2008年开始纪录片制作,随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电影制作系攻读导演及编剧硕士学位。他的毕业短片《大运河》获得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最佳学生作品奖,并获加拿大学院奖最佳短片提名。他的剧情长片处女作《老石》于2016年柏林影展世界首映,并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摘获最佳加拿大处女作大奖。
邓婕笑言,川剧让这个年轻的海归“中毒了”。为了创作剧本,马楠跟着戏班生活,就连春节也和他们一起度过。此次《活着唱着》电影剧本也入围了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而该片的制作团队成员更是一只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新加坡、比利时的国际化团队。而他的德国女友也爱上了川剧,全程陪着他采风,用西方戏剧帮助戏班成员放松肢体学习表演拍电影。
年轻人的视角、国际化的眼光,制片人邬宪健自信这部电影将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带领观众看待川剧传统文化,而电影也绝不苦情。“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的影像风格是纪实的,但也有超现实的。在表现形式上,在舞台上的演员会有一些戏剧性的幻象,展现戏里戏外的艺术魅力。
邬宪健说:“我们一开始是被这群人打动,而两年时间里创作打磨剧本和他们一起生活,让我们都喜欢上了川剧。我们不再是从舞台下观看,而是真正走进了川剧的喜怒哀乐。”
为了电影拍摄,剧组在成都青白江清泉镇搭建了舞台,不仅是演员全部本色出演,甚至看戏的也不是群众演员,而是正儿八经来捧场的川剧票友。
活着,唱着……对赵丽和她的剧团会不会因为电影改变命运,邬宪健说:“这不是一部商业片,我们所有人参与到这个作品,都不是冲着钱。拍这部电影,并不能从物质金钱上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但真正重要的,是精神上给予他们很大的鼓励。有了这份关注和肯定,他们对继续唱下去会更有信心!”赵丽则告诉记者:“像我们这样坚持唱了十多年的民间戏班子如今不多了。今后会不会继续唱下去?没走过的路,我肯定还是要走一哈噻……”
再度登场,赵丽和她的伙伴们将面对的观众不再是本地乡亲、老年票友,“看戏”的观众将是全世界。邬宪健透露,影片预计拍摄一个月,已有参加众多国际影展的计划。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