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与家人一起欣赏了重庆市川剧艺术中心推出的《巴影渝韵》川剧剧目,并接受了重庆电视台的采访。这次近距离接触川剧,让我对川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市场化问题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以前,我一直认为川剧是只是少部分上了年纪的川剧爱好者所追捧的保护剧种,很难被广大普通观众接受,更难走向市场。而现场不少年轻观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对这次演出兴致很高,让我看到了川剧市场化的希望。

严格来说,《巴影渝韵》不是一台完整的川剧剧目,而是几个精彩片段的串缀。尽管如此,演出现场仍然掌声、笑声不断,特别是《皮金滚灯》一节更是引起了观众强烈的互动与共鸣。粗略来看,《皮金滚灯》可圈可点之处有:一是精湛的表演技巧让观众赞,二是浓郁的四川方言让观众亲,三是逗趣的情节结构让观众乐,四是完整的人物塑造让观众思。活脱脱一个经典的川渝地区耙耳朵男人形象轰然托出,现场不少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啧啧赞叹,老公就应该这样子嘛!

四川方言属于北方语系,不仅西南地区广大民众间可以无障碍交流,就是周边的湖北、湖南等省份的相当一部分地区民众日常生活语言也跟川渝地区相差不大,以四川方言为表达媒介的川剧,其直接受众至少在两亿人以上。而且,属于同一语系的北方地区受众虽然接受四川方言有一定难度,但是加上字幕,应该能够比较完整地看懂川剧。因此,川剧市场化有良好的人口基础。

目前要讨论的不是川剧能不能市场化的问题,而是川剧如何市场化的问题。笔者认为,川剧市场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剧目创新力度。如今的川剧剧目大多是传统剧目,由于这些剧目的剧情时空离今天的观众比较久远,加上大家缺乏必要的历史文化积淀,对这些剧目兴趣不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此,在川剧剧目创新方面应多一些现实题材的剧目。

二是加大川剧艺术的普及力度,培育良好的受众基础。很多人不了解川剧,川剧受众基础薄弱,这是川剧市场化的重要掣肘。因此,建议由政府财政出资推行川剧走基层、进校园活动,既扩大川剧社会影响,又培育川剧受众基础,还洞察川剧的市场需求。

三是加大川剧剧目的营销力度。川剧有很多经典剧目和优秀的艺术家,可是广大普通民众并不了解,就更谈不上去看川剧了。在川剧营销问题上,首先要利用新闻媒介进行广泛宣传,让广大民众去了解川剧。其次要推出普通民众喜欢的剧目、能接受的价格、便捷的服务去吸引注意,拓展市场。

四是加大川剧经典剧目接地气的力度。川剧不少经典剧目演出率不高,上座率不高,社会影响面窄,市场效果不佳,一定程度上跟这些经典剧目不接地气有关。经典不能总是束之高阁,经典只有在创新中传承才更有生命力。川剧要传承的是这种戏剧形态和表演形式,而不只是一些经典剧目,在普及的“面”上和经典剧目创新的“点”上找准受众市场的切入口,才是川剧发展的关键所在。

总之,川剧市场化势在必行,只有在传承与创新的变奏中寻求突破,才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