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团的生存发展,一直是戏曲艺术界研究探索的问题。从有关统计数据看,我国戏曲艺术的受众群体在不断减少,院团生存发展的空间在缩小。剧种消失的速度越来越快,已从上世纪50年代的368个减少到267个。作为中国十大地方剧种之一的川剧,到目前为止,院团已从1979年的126个减至44个,而其中的13个院团人数在15名以下,19个院团人数在25人以下,有的只是挂牌院团而已。全省县级剧团几乎为零,能坚持常年演出川剧的市级剧团极为少见,现状令人堪忧。

面对如此窘况,作为一个坐落在四川中部的地级市剧团——遂宁市川剧团,他们又是如何在这特定的历史时期奋力突围、不断拓展自己生存发展空间的呢?

困 者 思 变

该团成立于1986年,现有职工87人,其中在职职工55人,其前身为遂宁县川剧团。1985年建市后,招聘重庆、江油、潼南、蓬溪等地的川剧拔尖人才进入剧团担纲演出,创排的剧目连连获奖,一些人才便在此崭露头角。如川剧表演艺术家、四川省川剧院著名生角但志生,绵阳市艺术剧院梅花奖得主蒋淑梅等。

进入九十年代后,多元化的娱乐方式将观众拉离剧场,与其他剧种一样,川剧很快被挤在市场一隅,剧团演出票房急剧下滑,加之改建剧场使该团债台高筑,上门追债者络绎不绝,曾几度连职工工资都无法按时发放。弃艺经商的,远走高飞的接连不断,队伍士气低落,剧团陷入重重困境,举步维艰。

面对困境,剧团何去何从?难道真的已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境地了吗?残酷的现实带来的是深沉的反思。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剧团一班人凭着对川剧艺术割舍不下的情感,抛弃“等”、“靠”的想法,毅然选择了以改革求生存,面向市场谋发展之路。首先破冰的是内部分配制度和用人机制的改革:打破“大锅饭”,大胆尝试以岗定酬,低职高聘,演职人员实行择优录用,竞争上岗,并把演出与收入直接挂钩;二是鼓励和支持所有演职人员积极参加各类艺术大赛,对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者给予重奖,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展示才华;三是对未能上岗者,则根据工龄的长短和年龄的大小,分别发给生活费或70%的工资;四是推行剧组工作制。剧团根据每个演出项目的规模大小,采取灵活多样的组合方式,演职人员时分时合,极大限度地盘活了剧团的各种艺术资源;五是制订了“创排精品剧目,立足本地,放眼全国,走向世界”的中长期规划,使大家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六是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学习方式,逐步提高了在岗人员业务素质。

通过上述举措的实施,充分调动起了剧团各方面的工作热情,极大地增强了内部活力和凝聚力。缺乏剧目投排经费大家把日常省下来的钱——你200、我500、他1000往剧团财务室送,几天之中就筹到42000元。他们把这笔笔饱含职工热情和希望的钱全部用在了服装、灯光、音乐和节目的摄制上。经过对演艺市场的反复研究分析,他们把最能代表川剧特色且又适合旅游市场演出的《金山寺》、《盗仙草》、《变脸•吐火》、《人间好》、《滚灯》等节目,从导排创意、到音乐和服装设计上进行大胆改革,剪除枝蔓,保留精华,将可看性、艺术性、娱乐性融为一体。在没有成熟的推广渠道情况下,他们采取给演出公司寄光碟,发动职工利用各自的亲戚朋友进行传递式的宣传。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批倾注了全体职工心血的节目很快得到了市场的认可。2002年3月,该团与成都蜀芳文化艺术团签下了第一份商演合同;2003年又与主动上门的成都武侯祠大戏台签订了三年演出合同。从此,该团开始摆脱困境,迈出“家门”, 融入了省会城市驻场演出的大市场。

空间拓展

自跻身省会城市成都旅游演出市场后,该团知名度不断得到大幅提升,各类演出应接不暇,并获得了不少殊誉,在同行业中显露出勃勃生机。

2002年7月,应中国国际旅游交流会、北京市旅游局等单位的盛情邀请,该团在北京西单文化广场连续演出4场《变脸•吐火》、《金山寺》、《人间好》、《滚灯》等节目,受到了主办方领导及数万名中外观众的交口称赞;2003年2月初,该团优秀青年演员刘世虎,在湖南卫视举办的“谁是新一代变脸王”大赛中,一举夺得最佳表现奖;2004年4月,前来四川访问的捷克总统克劳斯及夫人专程到武侯祠大戏楼观看了该团表演的《川剧集锦》、《滚灯》、《变脸•吐火》等整台节目后,竖起大指母连连赞赏演出精彩,尤其是对川剧绝技《变脸•吐火》的神奇,更是赞叹不已。《华西都市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以《吃火锅看川剧 捷克总统体验四川风情》为题,给予了报道;创演的戏曲联唱《人民当家乐陶陶》在四川省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暨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25周年电视文艺晚会的演出中大放光彩;加工排练的现代川剧《送柴》,在四川省青少年戏曲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川北灯戏《楼上楼下》荣获全国地方戏大赛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集体表演奖,并获四川省第十一届戏剧小品大赛优秀编剧、优秀导演、优秀演员奖;《大爱颂中华》获中宣部等四部门联合颁发的全国第六届“四进社区”文艺展演银奖;青年优秀演员唐国超奉献的川剧绝技《变脸》,在第三届中国景区博览会地方节目展演中,荣获金奖;在举世瞩目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蓝抽签仪式上,刘世虎代表川剧变脸艺人表演了以12个参赛国的国旗为脸谱的“变脸”绝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所变脸谱已被北京奥组委永久收藏。

关注民生

该团在充分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发挥专业演出团队优势,当好建设地方文化排头兵,解决民众“看戏难”,以及川剧进校园等文化民生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忠实地践行了“十七大”提出的“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的要求。一是密切配合党政中心工作排演节目,如“警察系列剧”、“禁毒剧”和揭批法轮功的剧目《雷鸣》以及为“保先”教育创排的戏曲小品《太婆游春》,为抗震救灾创演的《大爱颂中华》、《涪江边上的那群女人》,为反腐倡廉创排的《春寒惊雷》等剧目,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所演之处,好评如潮;二是坚持川剧传统戏的日常演出,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三是除承担市委市政府组织的“送文化下乡”、“文化惠民”活动及各个节庆公益性演出任务而外,还主动组织创作排练节目深入到社区、学校、部队演出,年公益性演出近100场;四是加强与各部门、行业的 “联姻”,为其创作、编排节目;五是为了逐步解决川剧观众日趋老化的问题,该团于2002年底和2010年3月,先后与长乐街小学、遂宁四中联合创办了遂宁市少儿业余川剧艺术学校和遂宁市青少年业余川剧艺术学校。近10年来,学生们在该团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由不懂川剧,到今天的看川剧,学川剧,演川剧。每年“六一”和“五四”前夕,该团均要为孩子们献上一台集趣味性和可看性一体的川剧综艺节目,极大地提升了孩子们对川剧艺术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截至2012年4月底为止,长乐街小学先后有4人考入省川校,其中的两名优秀生已回到该团工作;今年4月又有两名四中的学生被成都市川剧院录取。为长乐街小学编排的《梨园长乐》和《川剧娃娃》等节目,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在全国儿童艺术展演中一举荣获编、导、演一等奖,并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2010年3月,《人民日报》、《四川日报》、《遂宁日报》分别在显著版面对四中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做了图文报道。通过这些努力,川剧观众队伍已初具规模,现已发展到近1000人。川剧观众队伍年轻化、梯次化的局面已在遂宁悄然形成。今后,他们还计划将这一举措向遂宁的高中、大学拓展。对此,川剧变脸大师彭登怀先生深有感触地说:“遂宁做了很多人想做却没做好,或者做了却已夭折的事。现在我们的川剧事业令人忧心忡忡,而遂宁的川剧进校园确是风景这边独好!”

精彩延伸

该团通过在不同类型演出中的频频亮相,演出空间不断得以拓宽,竞争实力大大增强,逐步成为了闻名遐迩的地市级剧团。继蜀芳文化艺术团之后,分别与武侯祠大戏台、峨眉派武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多家演艺机构签订了演出合同; 2006年以来,该团始终保持有两到三支队伍常年演出,年演出千余场。在观众断代、戏曲市场萎靡的情况下,这不能不说是件非常令人振奋和无比欣慰的事。但更令该团全体职工欣喜的是,他们梦想把遂宁川剧推向世界的这一天,终于在奥运会召开之前得到了实现。

2008 年1 月,该团受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和罗马尼亚国家文化部之邀,于1月12日至1月23日,赴罗马尼亚进行了为期12天的文化交流演出。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刘增文,文化参赞阙小华,罗马尼亚前总统康斯坦丁内斯,罗马尼亚文化部副部长尼楚列斯库,中罗友好协会主席福斯拉•杜米德莱斯库和60多个国家的驻罗大使观看了演出。罗马尼亚国家电视台、苏恰瓦电视台、瓦斯露依电视台和罗马尼亚多家大报对该团演出情况进行了全程报道,盛赞“中国文化魅力无限,川剧艺术神奇迷人”。

2008年12月22日至2009年1月1日,应泰国旅游联盟会会长刘少翁代表泰国政府之邀,参加了泰国素攀府“龙的传人”博物馆开馆仪式暨庆元旦中泰文化周庆典演出活动。该团奉献的川剧绝技《 变脸•吐火》等节目,获得了原总理马德祥、泰国旅游部官员及广大泰国观众的高度称赞。在9天中的演出前后均有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涌向后台争着与演员合影。演出之余,马德祥先生专门邀请大家参观由他发起组织修建的“龙的传人”博物馆。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马德祥先生因热爱川剧艺术而与演员们结下了友谊,他在感谢信中说:川剧艺术美妙绝伦,你们的表演技艺精湛,令我和素攀府的广大人民如痴如醉,永久难忘。希望能再看到你们的精彩表演!

2009年3月,应韩国(株)三国志LAND 的盛情邀请,该团一行15人抵达韩国济州岛,于4月初进行了首演。来自韩国和其他国家的政府官员、新闻媒体记者和游客被我团表演的具有东方浓郁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三国颂》、《功夫茶艺》、《滚灯》、《变脸•吐火》等节目所折服。韩国国家电视台、济州岛电视台等媒体对演出盛况作了报道。在近一年的演出中,观众数量呈逐日上升趋势,日平均演出两场,有时甚至四场,是韩国旅游演出市场中较为火爆的一个演出点。由因该团在韩国的不俗表现,2010年初,韩国探罗株式会社代表专程赴遂与该团再次签订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到韩国济州岛商演一年的合同。

2009年9月22号至10月7号,受国家文化部、四川省文化厅指派,该团带着一台川剧与杂技、魔术相融合的自主创新节目赴圭亚拉、苏里南、特多进行了为期16天的文化交流演出。此次三国之行共演出12场,观众达3万余人次,所到之处得到了中国驻外使馆和华侨社团的鼎力相助,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我驻圭亚那大使张君高致函称赞道:“这是我看过的最精彩的一次演出”。中国驻苏里南大使袁南生说:“你们的演出有三好,即创意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艺术与杂技魔术有机结合,增加了整台节目的艺术厚重性;二是表演好。你们细腻而精湛的表演,很有吸引力;三是作风好。演出一丝不苟,人人精神饱满,充满激情。”在苏里南能容纳近5000人的安东尼体育馆的几场演出,一场比一场人多,最后一场更是一票难求。在特多第二大城市圣费尔南多市演出时,一华侨看了演出后,异常激动说:“你们的精彩表演,令我们振奋和自豪,给我们海外华侨长脸了!”

2011年2月2日至2月11日,应泰国政府之邀,该团与中国杂技团、中央民族学院、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广西、新疆、内蒙等文艺团体一道,参加了2011年泰国春节盛典暨中泰建交36周年庆典系列活动。该团在遂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家正的率领下,在泰国进行了9场文化交流演出,观众近4万人。

该团从过去一个名不见经传,到如今声名远扬,从生存艰难,到演出足迹遍及中外的事实证明,地方院团只要搞活内部机制,面对市场,主动出击,排练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节目,不但能得到国内观众的认可,而且能赢得广大外国朋友和海外华侨的喜爱;在四年之内有数次组团出国文化交流和商业演出,也充分说明国外演艺业是我们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大市场。笔者认为,在转变经济增涨方式的今天,应抢抓机遇,努力加快推进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这不仅能彰显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逐步缩小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逆差,而且有利于中外艺术家们的相互交流,增进彼此国家人民的友谊,还可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华旅游。故,为了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操作性强的相关配套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的院团 “走出去”,把我国优秀文化传播到更多、更远的国家,让中国艺术之花在世界各国绚丽绽放。

似锦前程

山未穷,水未尽,柳不暗,花更明。 川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在巴蜀文化中,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不可替代性和独特性,已愈来愈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已进入“非遗”保护名录的川剧,扶持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大;该团生存发展的空间无疑将会愈来愈宽广。而该团今后所要做的,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不断激发全体职工的创造力,以“十七大”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把已有的成绩作为起点,当好实现文化跨越发展的先锋队,继续一手抓公益性演出,一手抓国际、国内两个旅游演出市场;同时抓好川剧进校园工作,在传承中实现对川剧的活态保护;不断探索创新,大胆与杂技、舞蹈等其它姊妹艺术嫁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捕着到艺术审美的结合点,不断推出无愧于新时代的剧目,让川剧艺术更加枝繁叶茂,充满活力。

(刘德君,四川省遂宁市川剧团团长,政协遂宁市第六届政协常委,遂宁市剧协主席,民盟全国第十届代表大会代表,民盟遂宁市委员会委员,民盟遂宁市川剧团支部主委,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