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南方片区)将在蓉拉开序幕。成都市川剧院副院长、梅花奖获得者陈巧茹将向“二度梅”发起冲击,而市川剧院青年演员王玉梅也凭借川剧《燕燕》,成为“摘梅”的有力人选。
一位老将,一位新人,如何一起发力“摘梅”成功,备受关注。5月25日,她们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畅谈自己的艺术理想。
记者:你对梅花奖有什么看法?
陈巧茹:我觉得它是从事戏剧艺术演出的每一位演员心目中追求的一个目标和梦想。在戏剧低迷之时,我们还有一群不为外界所诱惑,孜孜不倦的为心目中崇高的艺术梦想而坚守的戏剧人。他们是一群可爱、可敬、令人尊重的艺术家。
王玉梅:能有机会争夺“梅花奖”一直是我的心愿。好像寒窗苦读的学子,经过多年的苦读终于等到有机会金榜题名的一天那样。能得到专家和业内行家们的指点和认可是我的幸运,不管能否如愿,我都倍加珍惜这次机会。
记者:你对川剧的推广传承有何建议?
陈巧茹:推广不只是要求剧院和演员不断地演出,更需要社会的大力参与和弘扬,使更多的观众能够了解川剧文化,让更多的人通过川剧认识四川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在传承发展方面,最关键的是恢复和整理一批优秀传统老剧目,让川剧表演艺术后继有人,多看、多学、多演、继承、发展。这样才能代代相传。
王玉梅:对于传承,就目前看来令人非常着急,现在学川剧的人太少,鲜有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来学戏。目前的戏剧院团基本上是中老年一代演员们顶着干,再过十年二十年谁来传承?这是我对目前川剧的现状最担忧的,因此需要各界更多的关注。
记者:你个人有怎样的发展计划?
陈巧茹:现在是网络时代,川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各种文艺的冲击。我觉得要立住脚跟,占领舞台,就必须要发展我们的川剧艺术文化。传承我们最优秀的最好的剧目,一方面一手抓传承,包括我们在内,抢救、抓演一批好的传统剧目,一方面要和当下的社会所联系,发展、包装川剧艺术。譬如:旅游文化,能够拉动经济发展,带动城市文化建设。我想,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川剧艺术一定会焕发出他应有的魅力和光彩。
王玉梅:“梅花奖”获奖演员都是活跃在各地戏剧战线上的主力军,并为该剧种的继承与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不管能否夺得“梅花奖”,我都会继续坚守川剧,还会继续学习和传承川剧艺术,并向更好更高的境界奋进。为川剧事业尽自己绵薄之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