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市文联与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联合主办的“2006北京文艺论坛”昨日在京开幕,新媒体崛起后的作用与全民娱乐化的现象成为首日讨论的焦点。
为期两天的论坛,以“传媒与文艺”为主题。包括孟繁华、朱大可、于丹、陈晓明在内的学者专家围绕主题发表演讲进行讨论,对即将过去的2006年中国文艺界做一总结。
傅谨:后戏迷时代到来
中国戏曲学院特聘教授傅谨认为媒体在制作和报道戏剧节目时,放大了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如今已经进入了“后戏迷”时代,真正的戏迷已经不存在,人们通过电视、电影所欣赏的新剧并不完整。
“川剧有几百种绝技,而变脸也有7种之多,但是现在一提川剧,我们想到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变脸,这是后戏迷时代的悲哀。”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傅谨的发言将社会结构对媒体的要求颠倒成了媒体结构对社会结构的要求,农业时代的东西不能要求在商业时代繁荣。
朱大可:“娱乐”也要讲规则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所长朱大可重点阐述了全民娱乐化的现象。他认为,娱乐化已经深入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文学上表现为“韩白之争”和“韩赵之战”;在教育上亦有不久前的李湘就任教授一事,把教育变成了秀场;扩展到道德领域后,则是著名的“铜须门”事件,本来只是3个人的事情,却变成了3万人的论战。在娱乐化的进程中,朱大可认为中国社会正在走向成熟,在这些被娱乐化的事件中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不再是一边倒的现象。但是,在娱乐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规则,即对弱者要以基本人道主义对待。
张颐武:草根实为“后小资”
在全民娱乐化的过程中,一种被称为“草根”的阶层迅速崛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真正的劳动人民没有时间上网跟帖,所谓“草根”其实是中等收入者的后备军,他将他们命名为“后小资”。
对于博客等新媒体崛起对传媒业产生的影响,张颐武说结果还看不清楚,前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孔子和章子怡事件,曾让自己觉得很苦闷。他说有一天自己走进一个网吧,看到有人在写博客骂自己是大坏蛋,接着又看到一个男孩通过视频跟女朋友诉说情话,想到网络给自己带来痛苦的同时,也给别人带来分析感情经验的机会,网络的双面性也由此显现出来。(记者 姜妍)
(摘自 《新京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