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由武侯区委宣传部、本报副刊部、武侯区文联主办的“天府文化讲堂——名家进社区”活动第二期,邀请到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成都大学教授万平来到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为该校六年级学生及当地社区居民讲解川剧魅力,让更多人了解川剧文化、爱上川剧艺术,将天府文化深植他们心中。

60多张幻灯片讲述川剧艺术

得知是大学教授来讲川剧,孩子们都自发带上笔记本,一边听,一边记录。可讲座一开始,万平却给孩子们讲起了历史故事。从“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取名由来,到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万平将成都历史娓娓道来,接着才说到川剧。“我还以为万老师在给我们开故事会呢,听到后面才知道万老师的用意,我们要先明白成都的历史,才能知道川剧为什么那么独特。”来听讲的黎方可说。

“图中的角色行当叫作小生。小生与其他男性角色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就是没有胡子,因为小生都是帅哥呀。”除了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讲述成都历史,万平还准备了大量图片,用川剧名家的精彩剧照结合风趣的语言,为孩子们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川剧行当。“说到川剧小生,晓艇和蓝光临是成都的代表。两人都是80岁上下的老人,但依然宝刀未老。前几年的一次演出中,已78岁高龄的蓝光临跨步走上1米高的戏桌,穿着戏鞋低身从戏桌上一跃而下,让全场观众都捏了一把汗。他不但站得稳稳的,还接着唱了几十分钟呢。”听着万平的讲述,台下孩子们不觉张大了嘴。一场讲座下来,原本不了解川剧的孩子也想看看万老师口中出神入化的表演了。“以前以为变脸就很厉害,原来川剧里还有很多厉害的表演呢,听了万老师的讲解,我也想进剧院去看看。”来听讲的陈思佳说。

“看到大家这么热烈的反应,我准备的60多张幻灯片就没有白费。”讲座结束后,万平告诉记者,他只为小学生讲过三四次课,为了这群特别的学生,他在讲座前专门找了丰富的资料和图片,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备课就用了三天,“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采用这样的方式,名家进校园就能将天府文化以一种更生动、更形象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们,让天府文化根植在孩子心中。”

70岁居民被活动“圏粉”

除了热情的学生们,在讲座进行过程中,记者还发现了不少“熟面孔”。在七道堰社区听了首期讲座后,社区居民陈福寿就被“天府文化讲堂——名家进社区”活动成功“圈粉”了。70岁的他表示,自己在首期结束后就一直关注下一次讲座的时间。“上一次是专家到社区坝坝头,为居民们讲解三国文化,既拉近了和社区的距离,又把知识深入浅出地带给我们。这一次给娃娃讲川剧,让他们了解川剧文化,也能给川剧培养更多小观众。这个活动很用心地贴合社区居民和在校学生的特质和需求,专家们的讲座亲切生动,听了还想听。”

记者了解到,前来听讲座的还有成都双楠实验学校周边好几个社区的居民。“我是碧云社区的,旁边这两位分别来自白桦社区和七道堰社区。听朋友说这个讲座讲得好,我们早早就约好一起来听讲座,9点过就来了。”居民纪红珍向记者介绍说。

本报记者 李雪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