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县美,农家儿女手儿巧……”2月28日上午9时,早春的风还有些凉意,岳池县顾县镇顾兴社区曲艺表演队已开始在镇上的川主庙舞台上表演自编自导、反映当地特色的曲艺——车灯《农家儿女夸顾县》。恰逢赶集的日子,车灯优美的动作、动听的声调,引得过往群众纷纷驻足观看,不时逗得大伙儿哈哈大笑。
这只是岳池“曲艺进社区”活动的一个镜头。自去年开始,当地政府选派了16名曲艺家协会的会员深入各个社区,指导40多支社区曲艺队创作、排练节目。如今,已有4000余名当地群众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举行了20余场曲艺展演,演出节目达180多个。
基层“种”曲艺,群众乐参与
当天参与演出的罗龙琼已经49岁了,是表演队里年龄稍长的队员。说起和曲艺的结缘,她的思绪被带回了上世纪60年代,“当年,曲艺表演在顾县十分盛行。我第一次看曲艺表演才6岁,跟着爷爷站在川主庙的舞台下看,就被这种富于感染力的表演形式深深吸引。”罗龙琼说,台上的演员怎么唱、怎么比划,站在台下她也情不自禁跟着比划起来。回到家里,她也不时哼唱、比划,就这样自娱自乐地比划了近40年。
2006年,岳池县提出争创“中国曲艺之乡”,县政府要求各个社区组建曲艺队伍,由县政府请曲艺名师免费对社区曲艺队进行培训。当听说自己所在的顾兴社区要成立曲艺表演队,罗龙琼乐坏了,她第一个报名参加了社区的曲艺表演队。
“我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岳池农家十八变》。”罗龙琼笑着回忆说,由于唱腔走调,当时唱得呱呱乱叫,引得队员们哈哈大笑。为学好曲艺,她经常把指导老师钟春林请去为自己“开小灶”。为练好腔调,她每天6点就起床,跑到场镇后面的山坡上练习,“一练就是一两个小时”。声音练哑了,就天天吃润喉片,直到老师满意为止。
如今,罗龙琼已成了队里的“招牌”队员,参加了10余个节目的排练和表演。她所在的顾兴社区表演队,从组建时的30人发展到现在的130余人。
曲艺闯市场,队伍得发展
“虽然政府给我们队里派来指导老师并为队员购买了服装,但对我们曲艺队的发展仍只是杯水车薪。”顾兴社区曲艺表演队艺术顾问雷三洲称,每次演出涉及的交通、道具、食宿等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总不能让队员自己掏腰包进行表演吧?总得有点收入才行。”为应付曲艺队的正常开支、提高大伙儿表演曲艺的积极性和信心,表演队开始了“走市场”的尝试。
刚开始,表演队只是在每逢顾县镇赶集的日子,到街上游街演出,与此同时,每个月再定时下乡免费演出,扩大曲艺的影响力。渐渐地,顾兴社区曲艺表演队的演出得到了越来越多群众的认可,不少人家办喜事时,都要请他们到家中演出,“当时表演一场曲艺,仅收费300元”。
有了收入,大伙儿的信心更足了。为进一步扩大市场,队长李江彬把部分收入筹集起来购买了军鼓、腰鼓等道具,每逢下乡演出时,就一路打着鼓一路前进,吸引了更多群众的注意;队员们还自制海报,张贴在场镇的交通要道和村民的出入通道上,并留下联系电话。这一招果然真灵,今年春节,表演队接单不断,每场表演的收费涨到了800元,全队春节收入达到7万余元。
目前,岳池的社区曲艺队有25支经常要下乡演出。去年,全县的社区曲艺队创造的效益高达400余万元。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