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川剧艺术中心,不少植物已经开始萌芽,一片郁郁葱葱。

在艺术中心小剧场的平坝上,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正在指导两位穿着戏服的女生练功。

对于她来说,春天的来临还意味着“交作业”的时候到了。

时间倒回到一年前: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

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与自己的互动交流,沈铁梅仍记忆犹新。

“总书记对红色主题川剧《江姐》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还特别提到‘狱中八条’对现在的党组织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沈铁梅说,去年两会结束后,川剧院就立即对《江姐》进行了深度打磨。

一年来,融入“狱中八条”的新版川剧《江姐》已经演出了39场,让上万观众上了堂“情景式党课”。

川剧《江姐》添内容


39场演出让观众上“情景式党课”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去年4月13日,加入“狱中八条”内容、沈铁梅主演的川剧《江姐》在重庆市九龙坡区首次演出,赢得九龙坡区各机关单位千余名观众的阵阵掌声。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演了39场。”

沈铁梅说,在一些企业演出时,每场都有上千人观看,更可喜的是,很多观众都是80后90后。

“他们从来没有看过川剧,甚至都没看过《江姐》,但看戏时,很多观众都感动得落泪。”

沈铁梅说,新版《江姐》增加了很多生活细节,更加人性化,“平凡的人做了不平凡的事,她的事迹就是英雄,这样的处理让人物更加有血有肉,更让人感动。”

沈铁梅坦言,把“狱中八条”融入到川剧《江姐》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怎么加,加在哪里,这些都是需要通过一边演出一边打磨来论证确定的,如果处理不好,整部戏变得生硬就起不到教育的作用。最终,我们选择将这段内容放在江姐被捕后的一场戏。”

沈铁梅一边说,一边习惯性用手比划着戏曲动作。

“当江姐把这个东西拿出来后,狱友们争先恐后地念,最后由她来念第八条。这样情节就特别地吻合,解释清楚了为什么要说‘狱中八条’?因为我们党的地下工作惨遭破坏,这对当今的党员干部也是有教育意义的。”

在沈铁梅看来,加入了“狱中八条”的川剧《江姐》更像是现实意义的教科书,不但打动了观众,在排练过程中,演职人员们也一次次地接受了红岩精神的洗礼。

“我们目前还不断地接到各个地方的邀请演出,接下来还会打磨更多的细节,让《江姐》的红色精神继续焕发光彩,这也是我们交上的一张答卷。”

川剧走出国门


《凤仪亭》亮相荷兰20分钟获9次掌声

今年2月初,沈铁梅携传统川剧《凤仪亭》亮相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闭幕式,20余分钟的演出,现场9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演出结束后的酒会上,来自美国洛杉矶、德国的演出及电影商抛出橄榄枝,希望和重庆市川剧院继续合作。

“看得出来,欧洲的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式,对中国戏曲的综合理解,对演员们在舞台上的表演,都非常喜欢。”

“在世界舞台演绎川剧是一种奇妙的享受,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化交流,更是令中国戏曲人兴奋的事情。”

在沈铁梅看来,对于优秀的国外文化,我们要学习借鉴,但是同时,也要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出去。

“我们中国戏曲、中国审美的这种文化,其实还没有真正让国外了解它的内涵和魅力。”

然而,川剧在荷兰影展上赢得满堂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2004年,由著名作曲家郭文景改编的《凤仪亭》,就曾以室内歌剧形式来到荷兰阿姆斯特丹。2015年,川剧《思凡》亮相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荷兰艺术节,大获好评。

“最开始,我们是用音乐的形式向世界展示川剧艺术的魅力,后来还尝试过用室内乐伴奏的歌剧形式。当国外观众逐渐了解这门艺术后,我们就把原汁原味的表演声法、打击乐、帮唱,全部展示出来,不能指望一锄头就挖出个金娃娃。”沈铁梅形容,这属于“先入一只手,再进一只脚,最后呈现出完整的中国传统艺术”。

近几年,沈铁梅国际演出基本上都是传统川剧,也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外国川剧粉丝。

“中国文化走出去应该是完整呈现,让西方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审美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不用去担心国外观众不懂,关键是要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自信。”

沈铁梅透露,接下来还将受邀参加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节。

“我的文化自信就来源于一次次国际演出,我就是因为认识到了川剧艺术和中国戏曲的魅力,才有自信走到世界上去放歌一曲。”

调研行业痛点


文化传承不能光有“枪”没有人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戏曲的传承一直是沈铁梅关注的重点。去年,每次外出演出,沈铁梅都会对当地的文化传承进行详细了解。

“调研结果让人很忧心,很多区县的剧团都已经解散,不仅仅是川剧,很多剧种现在都消失了。剩下的一些剧院连人都不齐,根本演不了传统戏。重庆基本就靠我们一个院团,这是非常紧迫的问题。”

在沈铁梅看来,戏曲人才培养陷入了一个怪圈,已无法通过办学招生等传统方式来解决,“一方面人才匮乏,就算招到一批好苗子,也没有相应数量的剧团来接纳培养。”

沈铁梅认为,文化传承不能仅注重硬件设施,“硬件是基本的,就像战士的枪一样,但光有枪没有人也不行啊。现在电影群众演员一找一大把,但戏曲要找个跑龙套的演员都难。非遗传承一定要重视人才的价值,如果忽略了人的价值,只知道物质的价值的话,我觉得是一笔大的浪费。”

沈铁梅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活着的遗产”,人没了“遗产”就彻底消失了。因此,建议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要有科学的教育方式和制度保障方式。

让沈铁梅颇感忧虑的另一个现象就是传统剧种的盲目创新。

“现在有很多人自认为中国戏曲不受人喜欢,就请一些话剧导演、歌舞导演来跨界重新编排,但如果遇到那种不专业的人,就会丢掉许多戏曲本身的个性特色,甚至对剧目进行损害。”

沈铁梅说,尊重传统与现代创新并不对立,让传统剧种与时俱进,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业内人士其实也一直在探索。

“如何传承戏曲川剧艺术,保证它的DNA不变,又注入新的美学观,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科研项目。如果改不好,DNA就变了质;但是如果你不改,观众又不喜欢,这就是非常难的。”

沈铁梅建议,国家应该重视此类科研,投入专项资金来研究,研究出的成果要总结成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明确的方向,“现在大家都是各做各的,这是一个大问题。作为中国剧协副主席,我想呼吁我们的同行,大家共同来做这方面的工作。(记者 王淳)

(摘自 《重庆晨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