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的川北灯戏后继有人。记者昨(16)日获悉,南充川剧首设“非遗传习班”,目前已从全省范围内严格选出40名具有一定表演天赋的娃娃,学习川剧及川北灯戏绝活。未来,他们将担负起南充川剧和川北灯戏传承的重任。

找到40名好苗子 解决传承危机

南充市川剧团负责人汤勇介绍, 南充川剧在全省全国都很有影响,涌现出一大批艺术家,如老一辈的川剧大师陈全波、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汪洋以及知名演员莫涛、何志全等。但目前,南充市川剧演员普遍年龄偏大,年龄最小的演员已有30多岁。南充川剧开设“非遗传习班”,主要是为解决人才传承危机,因为自1995年引进一批青年演员之后,南充川剧至今已有21年未再招收青年演员。据汤勇介绍,从去年开始,他们着手设立川剧“非遗传习班”,选拔川剧苗子,从南充、自贡等地严格选出了40名12岁至15岁的具有一定表演天赋的川剧苗子,目前正对他们进行川剧及川北灯戏基本功的训练,以期用3年半时间,让娃娃们尽量掌握川剧及川北灯戏的表演技巧,担任起南充川剧的传承重任。

本月20日揭牌 全省戏剧专家云集

据悉,南充川剧设“非遗传习班”在全省尚属首例,4月20日,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四川省剧协的专家将赴南充为川剧“非遗传习班”揭牌,对南充致力于川剧传承和发扬光大所做出的努力予以肯定。届时,获得“巴蜀文艺奖” 终身成就奖的著名戏剧评论家严福昌也将来到南充,为南充川剧的发扬传承予以指导。汤勇透露,这批“娃娃军”的形象、嗓子、身高等诸多条件都比较出众, 相信经过长期专业的训练和实战演出,他们中必将涌现出一批优秀演员,从而推动南充川剧艺术的创新和发展。(记者 张驰 文/图)

延伸阅读

投资50多万元 七旬老人筹办戏曲传承协会

自费投资50余万元摆弄戏曲,只为心中的那份信念———传承华夏文化。 两位七旬老人此举, 感动南充成千上万名戏曲爱好者。据悉,两位老人筹备的南充市首个戏曲传承协会,将于今年7月挂牌。

今年73岁的李发林和74岁的秦群林,从小喜爱戏曲, 秦群林后来进入原南充县川剧团成为著名小生,而李发林则进入机关工作。由于对戏曲的爱好和追求, 两人在尔后商海打拼后功成身退,携手钻研戏曲艺术。1993年南充丝绸节期间,秦群林自费5.3万元,从成渝两地请来川剧名角, 在市川剧团义演5天,为丝绸节助兴,一时传为佳话。

4月15日上午,在南充市工人文化宫,几名学员在秦群林等老师的指导下, 正在排练川剧《三席棚击掌》片段,虽然下海多年,秦群林的戏曲功底仍旧。“我从小就喜欢戏曲, 但在唱腔上总对不上路,拜师学艺后,终于找到窍门和感觉。” 来自西充的一名学员说。“去年以来,我们分别给学员们教授京剧、川剧中的名段名曲, 由于学员们本身爱好, 加上悟性较高,因此进步很快。”秦群林说。

2013年以来, 李发林和秦群林先后投资50多万元,租训练场地、添置戏曲服装、购买道具, 同时从南充以及成渝两地聘请戏曲老师21人,其中包括成渝两地名角蛋子生、杨昌林、董京凤、汪洋等,吸引南充市区及附近的54名中老年戏曲爱好者成为学员。为提高表演艺术水平, 两位老人每周和学员定点在市工人文化宫同台义演,《马房放奎》、《五台会兄》、《考红》、《情探》,京剧《空城计》、《智取威虎山》等演出,成为南充市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一道风景。(记者 李波)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