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翎子,不是有些地方写的:战林子、站岭子。
颤翎子,顾名思义,颤:抖动;翎子:雄野鸡的尾羽。往往雄野鸡为求偶,就要在雌野鸡面前抖动尾羽,展示和炫耀是为吸引对方的注意,希望对方领情。
川剧中的紫金冠、独独冠、女帅盔……都加有翎子,翎子功是川剧表演中的一种绝招。说起翎子功,清未民初川剧名家康子林在《八阵图》中,表演陆逊困阵时,剧中做工极为复杂,颤翎子尤难,更是众口称绝。
康子林,又称紫麟、芷林,邛崃人,以善演文、武小生而驰名,嗓音清脆,咬字准确,行腔动听;他的尖子功,不管是踢正尖子,还踢偏尖子,都能意到功到控制自如;再来丢一个卡子,额头与脚尖轻轻相碰,旋即跃起轻捷猿,无怪观众评价:“曹黑娃儿天旋子,地旋子,当不倒康二蛮一尖子。”康子林十七岁便蜚声剧坛,他的领子功更是被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晚年享有康圣人的崇高美称。
民国十九年(1930年),川军刘湘与杨森内战,结果刘湘打赢了,刘部师长旅长高矮要请省城的“三庆会”赴渝演出,以示庆贺,并一定要看康子林的拿手武戏《八阵图》。当时康子林已花甲之年,又大病之后,尚未全愈,三庆会老板一再婉言另换文戏戏目,师长们估倒要看《八阵图》,要不然,拆三庆会的台,还要绑人……康子林为顾全三庆会生存,勉强答应抱病演出。海报一巴出去,全城轰动,前三天戏票就一抢而空。演出那天,鼎新舞台附近的街道上,都搭起过街布棚,挂起彩灯,晚场戏下午三点就关剧场大门了,众兵把守,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八阵图》,这是一出武生的重头戏,康子林所有拿手的颤翎子、踢尖子、丢卡子、甩水发……都在里面,只见他头上的紫金冠后的一对翎子,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单动双绕,或一步一个凤点头,连续二十四个凤点头,还三变脸谱,接着划圆圈,分阴阳成太极图状,无不随心所欲,紧接着靠头顶前额的弹力,一火将紫金冠,向后抖抛一尺高,再由在后面的打杂师接住(甩水发),整个表演干净利落,出尽风头,满场掌声雷动。
由于劳累过度,当康子林退到后台后就倒下去了,当即抬进医院抢救,从此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于是有挽联:“功盖三庆会;累死八阵图。”
颤翎子在川话日常用语中,就有些贬义了,特指爱表现自已、爱出风头、爱显洋盘,甚至出洋相,俗话的:十处打锣九处都有他……俗称:颤花儿、颤棒。
顺便说下洋盘,洋盘:早出于袍哥,袍哥有个术语:扬盘。扬盘是袍哥内部的暗语,扬:张扬、摊出来、公开;盘:盘查、询问。扬盘是指袍哥成员一旦遭盘查,就把内部机密泄漏出去了,啥子机密?反抗清复明的一切行动、活动,一方面要遭清府宰头;一方面也要袍哥组织处罪,轻则驱除,重则三刀六眼,或自己挖坑自己跳,或剃桠枝(砍手杆、脚杆)……
后来,扬盘就慢慢就喴成了洋盘,表示新潮、时尚、出风头、当颤翎子……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