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厉家班的朱福侠得以顺理成章拜在叶盛兰名下,成为入室弟子之外,其他人拜师都不顺利。“厉家五虎”的厉家老大厉慧斌(慧良的大哥,名净,文革中被迫害 自缢而亡)40年代从重庆去北京拜郝寿臣,适逢郝外出而失之交臂(见郝寿臣传),虽然“四大名旦”都教过厉慧敏,但见诸文字的,只有荀慧生是慧敏的老师。60年代沈福存去北京拜张君秋也遭遇一样结果。但这也改变不了沈福存转攻张派的决心。

重庆京剧团远离北京,上海两大京剧中心。但是亲缘关系使然,重庆与北京上海京剧院团保持紧密联系。重庆京剧团除本团曾佑石等名编剧,编演自己独有的剧目外,向京沪院团学习借鉴是他们的一贯做法。厉慧兰,厉慧斌的“野猪林”,是李袁路子,厉慧兰,王慧群的“十道本”是谭富英,马连良的套路,厉慧兰,赵铭华,周慧江的“战太平”,与李少春别无二致。厉慧兰的“海瑞上疏“, 海瑞背纤”,显然用了上海周信芳的本子。唐福广的“潭渊之盟”从上海京剧院新民京剧团学来。就连北京京剧团为排演现代剧“烈火中永生”,到重庆渣滓洞“中美合作所”体验生活时,重庆京剧团向送上门来的赵燕侠,谭元寿,马长礼,周和桐原班人马学习了“芦荡火种”。所以,当北京的张君秋的新戏“望江亭”面世后,重庆理所当然要搬演这出优秀剧目。“望江亭”是张派代表剧目,沈福存自然理所当然地转向张派。所以,尽管沈福存未能正式拜在张君秋门下,但是,远在北京的张君秋在简报上看到沈演出张派剧目时,非常高兴。张说:沈福存不仅演出我的“望江亭,”还演出了“状元媒”,真不错。实际上,已经认可沈福存的张派艺术。

由“望江亭”改编还令人想到一件很令人遗憾的事。该剧由川剧“谭记儿”改编而来。而重庆川剧院张巧凤,赵又愚主演的“谭记儿”精彩之极,如果重庆京剧团独具慧眼,本该由重庆京剧团改编的。沈福存的夫人许道美原本是川剧演员,川剧窝子重庆剧场与重庆京剧团相隔不过百米之遥,可是,这个剧目却被远在北京的张君秋选中。这就是缘分不到吧。再说,没有张君秋和何顺信,重庆京剧团即使改编了该戏,也断然不会成为名扬中华,添翼张派的如今的“望江亭”呢。

本贴由桂王桥于2009年7月08日16:39:38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