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又出川。11月22日至26日,四川省川剧院带着新排演的川剧《易胆大》开始了一次跨省的“双城”之旅:先赴张家港参加第二届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再到武汉参加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评比展演。两座城市的两次演出,境遇完全不同,在张家港让人感受了戏曲的高贵,在武汉则在绵绵冬雨中继续领略戏曲市场的严峻。
曾多次出川巡演的省川剧院,早已学会了演出和市场的担子一肩双挑,但这次在张家港,川剧才真正享受到“衣食无忧的戏剧生活”。张家港不卖戏票,不要票房,采取政府买单,请百姓免费看戏的做法,让当地观众来感受中国戏曲,来倾听那陌生而动听的川音川调。在当今戏曲艺术为市场所挤压常常变得窘迫的时候,这种温暖感觉,也让人百感交集。
政府买单,百姓看戏,张家港的做法,使人看到了当地政府已将响亮的“扶持民族文化”的口号,变成了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动。一台台来自远方的戏曲就这样走上了高雅的舞台。原以为川剧在吴侬软语的江浙一带难找知音,没想到11月22日的演出中,观众会顶着寒冷的细雨而来,其中既有市民,也有近郊的专门搭车来的农民。人们列队进场看戏的热情,让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看到了文化的力量。对需要走向更广阔空间的川剧来说,这次演出更像播种;而对东道主张家港来说,则是将长江流域12省市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文脉留存于此。在当地经济高度发展之时,这座年轻的城市深知需要文化的浸透,因而创意了每两年一届的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当地锡剧团的一位演员对此都有不凡见识:张家港很希望全国的剧种来此落户。一座美丽的城市需要文化来支撑。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生命的根。
武汉的评比展演,则是为明年举行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争夺入场券的唯一竞技台。全国40余台剧目同台亮相,而仅有的10张入场券,使竞争显得格外惊心动魄。与其他剧团一样,四川省川剧院也面临着市场的检验和评委们的挑剔。川剧承受之重,步履之艰与张家港的温情形成强烈对比。
“一切走市场”是明年艺术节的倡导路径之一,本次评比展演强调,戏剧必须接受市场和观众认可,“演出必须售票”。为了赢得票房,四川省川剧院既依靠剧场售票,也自己敲门到武汉大学等一些院校去推销,使出浑身解数。而效果也是喜人的,川剧与武汉的楚剧同为评比展演的首场剧目同台亮相,精心打磨多时的《易胆大》一出台就有些不同凡响,落幕时竟惹得武汉大学的学生们拥挤到前台,与演员们就川剧的市场化和大众化问题谈个不休。《易胆大》赢得了年轻的心。
明年艺术节的入场券将“花落谁家”?还有一段时日才能知道。评委守口如瓶,展演还在炽热进行,《易胆大》能否如愿,依然难以确定。但这次《易胆大》的“双城”之行,至少说明了一点,地方戏曲的发展和培育既需要张家港似的慷慨解囊,又需要武汉似的市场与票房的路径。而对于充满感恩之心的四川省川剧院来说,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最大的收获就是:来了,演了,征服了观众!(记者 傅耕)
(摘自 《四川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